...目录 《医宗金鉴》温中补脾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宗金鉴》:温中补脾汤【处方】人参 黄耆(蜜炙)白术(土炒)干姜 陈皮 半夏(姜制)附子(制)茯苓 砂仁 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功能主治】治小儿慢脾风,闭目...
...鲫鱼(图),味甘。和五脏,通血脉。与五味煮食,补虚损,温中下气,痢疾痔漏之症。作羹食,治胃弱而补中;又治妇人阴疳诸疮;又杀虫消积。头,烧灰治癞疮。──务本卷一下鲫鱼,一作鲒鱼。气味甜,平。无毒。和五味煮食。主治虚羸,温中下气。治肠中瘀垢,...
...鲫鱼(图),味甘。和五脏,通血脉。与五味煮食,补虚损,温中下气,痢疾痔漏之症。作羹食,治胃弱而补中;又治妇人阴疳诸疮;又杀虫消积。头,烧灰治癞疮。──务本卷一下鲫鱼,一作鲒鱼。气味甜,平。无毒。和五味煮食。主治虚羸,温中下气。治肠中瘀垢,...
...行气 越鞠丸 越鞠丸治六郁侵,气血痰火湿食困;芎苍人参姜,呃逆因寒中气伤。 柿蒂汤 济生去参仅三味,胸满呃逆宜煎尝。 ...
...200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来源:传统药茶方。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200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
...《茶饮保健》茅姜茶原料:白茅根5g、生姜3g、花茶3g。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功能:清热、温中。用途:劳伤溺血。来源:《本草纲目》。 目录 《茶饮保健》茅姜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茶饮保健》茅姜茶 ...
...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 4. 加减治疗 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 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
...伤寒著作。二卷。宋·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原书已佚,后世刊印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成。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
...伤寒著作。二卷。宋·韩祗和约撰于1086年。原书已佚,后世刊印本系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编成。全书自伤寒源至劳复证共十五篇,论述辨脉,汗、下、温中等治疗大法,用药和某些病证的证治,并附方论、治案。所用方剂不限于《伤寒论》方,多为自拟方。所设...
...《茶饮保健》和胃茶原料:陈皮2g、木香1g、生姜2g、甘草3g、花茶3g。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功能:和胃温中。用途:脾胃气道欠和,食后腹中微疼。来源:传统药茶方。 目录 《茶饮保健》和胃茶 ▼ 相关方剂 ▲ 返回...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