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伤于寒邪所致的泄泻。又称冷泻、寒泄、寒泻。《素问·至真要大论》:“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冷泄,腹胀。”参见寒泄、冷泻条。...
...病名。由肾虚闭藏失职所致的泄泻。其证每于黎明时即腹痛、肠鸣、泄泻。又名五更泄、五更泻。见《普济本事方》。《世医得效方》卷五:“安肾丸,治肾泄腹痛无定处,似痢非痢,骨痛面黧,腰脚时冷,用七气汤送下。”《张氏医通》卷七:“五更泻,是肾虚失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发展我国传统医学的政策支持下,在现代科学技术飞跃进步的学术氛围中,中医儿科学和其他中医学科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现代中医中等和高等教育,70年代开始中医儿科学硕上生教育...
...目录 《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医学大辞典》:琥珀分清泄浊丸【别名】琥珀分清丸【处方】琥珀1两,锦纹大黄10两。【制法】上为细末,用鸡蛋清24个杵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肝经湿热毒火...
...病机经曰∶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泻。又曰∶湿胜则濡泄。又曰∶暴注下迫,皆属于热。又曰∶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又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泻。(此少阳壮火食气,气虚而泻泄也。)又曰∶脾病者则肠鸣...
...论曰小儿下痢不止,食已即泄,名为洞泄注下,此由风邪客于肠胃所致,盖方春之时,为风冷所伤,藏在肌肉,至长夏阴气方盛,或因饮食居处不慎,复被风冷入于肠胃。其病下利,冷盛则重,故为洞泄注下,俗谓之水谷痢是也,病本于风,若甚则变胃风证。治小儿洞泄...
...目录 《医方类聚》济泄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医方类聚》:济泄丹【处方】木香1两,丁香1两,信(另研)1两,粉霜(另研)1钱,五灵脂1两半,肉豆蔻半两,诃子(去油,春4钱半,夏3钱半以上,秋3钱半以下,冬4钱半以上),硇砂(春3钱...
...内经云.湿胜则濡泄.甲乙经云.寒气客于下焦.传为濡泄.夫脾为五脏之至阴.其性恶寒湿.今寒湿之气.内客于脾.故不能裨助胃气.腐熟水谷.致清浊不分.水入肠间.虚莫能制.故洞泄如水.随气而下.谓之濡泄.法当除湿利小便也.对金饮子主之.【对金饮子...
...中 、主腹胀飧泄.下廉、治小腹痛飧泄.次指间痛.唇干.涎出不觉.不得汗出.毛发疝瘕.)素问言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苟知伤于风而得之.则药自可治.虽不着艾.未为害也.本事方云、飧泄者、食谷不化也.春时木旺.肝生风邪.淫于脾经.至夏引冷当风.故...
...古病名。指食不知饱,饥瘦、腹大而多泄。《诸病源候论》卷四七:“小儿有嗜食,食已仍不知饱足,又不生肌肉,但其腹大,其大便数而多泄,亦呼为豁泄,此肠胃不守故也。”治宜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