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概述_【中医宝典】

...者为孙。”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针灸临床治疗时的辨证归经,循经取穴,针刺补泻等,无不以经络理论为依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35.html

三部所主脏腑病_《疡医大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手阳明为表里,大肠合为腑;右手关上,脾之部也,其经足太阴与足阳明为表里,胃合为腑;右手关后,命门之部也,其经手厥阴与手少阳为表里,三焦合为腑;此谓六部所主脏腑,十二经之义也。又《脉要精微》曰∶尺内两旁,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http://qihuangzhishu.com/344/69.htm

标本_《医学入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天阳无圆,气上外升,生浮昼动,轻燥六腑;地阴有方,血下内降,杀沉夜静,重湿五脏。夫治病者,当知标本。以身之,则外为标,内为本;阳为标,阴为本。故六腑属阳为标,五脏属阴为本。各脏腑经络,在外为标,在内为本。更人身之气为标,血为本。以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rumen/346-21-3.html

卷下·治病不必顾忌_《医学源流

...凡病人或体虚而患实邪,或旧有他病与新病相反,或一人兼患二病。其因又相反,或内外上下各有所病,医者踌躇束手,不敢下药,此乃不知古人制方之道者也。古人用药,惟病是求,药所以制病,有一病则有一药以制之。其人有是病,则其药专至于病所而驱其邪,决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669.html

十二经经络贯通气血并手厥阴、手少阳改错_《目经大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足之三阴从足走入腹,则上下不交;切谓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至足,则经络失本。或曰三阴三阳,脏腑之别名也,手、足,其姓尔,知其名不必究其别名,焉问姓。至哉斯言!如必欲从古,务加经络二字,庶于手足稍有着落。手少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mujingdacheng/642-11-4.html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一)生理功能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经络具有运行...

http://qihuangzhishu.com/93/5.htm

针灸的原理_【中医宝典】

...也是息息相关的。病起于外者,经络先病而后可传于脏腑;病生于内者,脏腑先病而后可反映于经络。例如,太阳伤寒,首先出现头项腰背疼痛的经络证候,然后出现脏腑证候。 针炙治病,就是根据经络脏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理,在腧穴部位进行针刺或艾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32.html

中医经络学说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698.html

经络的生理功能_【中医宝典】

...联络脏腑,沟通内外: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的平衡与统一,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而实现的。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联系了人体脏与脏之间、脏腑之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4.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少阴、厥阴六经传变的形式。张仲景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整个外感病的发展变化过程,根据病邪侵入经络脏腑的盛衰程度,患者正气强弱以及有无宿疾等情况,寻找发病的规律,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概括起来,就是以六经伤寒,即把外感发热病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共找到204,15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