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经穴为主。针刺用补法,并用灸法,以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处方:脾俞肾俞水分复溜关元三阴交 方义;阴水病因脾肾阳虚,针灸脾俞、肾俞、复溜可温脾肾元阳,促三焦气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肿;灸关元培补元气以温下焦;补三阴交健脾利湿,通利小便。 ...
...杨氏继承唐家花园王诵愚先生师传阴刺法以治发音嘶哑。《灵枢·官针》:“十曰阴刺,阴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阴也。”其法取太溪双穴,同时进针,双手持针,左右同入,一样深度,如针下有麻感,则效果更佳。能收润燥益气,益阴和...
...千金灸瘰 法。两腋中患 处宛宛中百壮上。又法捣生章陆根捻作饼子,置漏上,以艾炷灸饼子上,干熟易之,灸三四炷。又法灸五里大迎各三十壮。又法葶苈(三合) 豉(一升)上二味合捣令极熟,作饼如大钱浓二分许取一枚,当疮孔上,作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三...
...千金疗奔豚腹肿法。灸章门。一名长平。二穴在大横外直脐季肋端。百壮。又主奔豚冲心不得息。灸中极。一名玉泉。在脐下四寸。五十壮。又主奔豚上下。腹中与腰相引痛者法。炙中府二穴。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动脉是。百壮。一云百五十壮。又主奔豚上下者法...
...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近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
...白肉际,灸七壮,治马黄黄胆等病。钱孔穴,度乳至脐中屈,肋头骨是,灸百壮,治黄胆。太冲穴,针灸随便,治马黄温疫等病。鱼际二穴,在手大指本节后内侧,散脉中,各灸三壮,主热病恶寒舌上黄,头痛汗不出,又灸黄胆法,在脐两旁各一寸半,各灸五壮,出普济...
... 耳穴辅助诊断方法 处方选穴原则 耳针操作程序 耳针刺激方法 耳针适应范围 耳针注意事项 毫针刺法 毫针持针法 毫针进针法 针刺的角度、方向、深度 行针手法 针刺得气 催气、守气、行气 针刺手法的轻重 留针法 出针法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
...行针分寸中指传,屈指中节两纹尖,男左女右童稚一,长短肥瘦审经权。〖注〗行针取分寸法,以同身寸法为准,男左手,女右手,以中指第二节,屈指两纹尖,相去为一寸,童稚亦如之。虽人身有长短,体有肥瘦,入针之分数不一,而身形之长者,其指节亦长,身形短...
...间灸之,足阳明跗上动脉灸之,犬所啮之处,即以犬伤法灸之,灸之三壮,伤食灸之。凡当灸二十九处。不已,必视其经之过于阳者,数刺其俞而药之。缺盆骨上,切之坚痛如筋者,此足少阳之上逆,欲作瘰疠,故生寒热,灸之经瘀散布,则寒热去矣。膺中陷骨间,任脉之...
...子母补泻也可作“子母迎随”(见《针灸问对》)。何若愚《流注指微赋论》中还可《河图》生成数为依据,补法用生数(针刺1~5)分,泻法用成数(刺6~10分)。提出所谓“补生泻成,不过一寸”的深浅迎随补泻法。何氏又提到“转针迎随”:男子左转为泻,...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