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方医学兴衰启示_【中医宝典】

...□ 马垂宪 山西盂县人民医院 1992年我在日本研修期间,曾对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进行了考察。在日本,汉方医学经历了从诞生走向兴盛,从兴盛走向衰落过程,近代又从衰落再次复兴,这一过程对我国中医事业发展很有启示。 汉方医学诞生兴盛 日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452.html

2003年全国中医脑病学术研讨会综述_【中医宝典】

...疗效。 在王永炎院士领导下,一大批中医脑病工作者在中医脑病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如对络脉、络病和病络认识,可深入分析证候共性特征、治法方药多样性个体化,有利于寻求脑病研究契合点、切入点突破点。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669.html

辽夏金元时期医学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疾病时,多不请医治疗,由巫师占筮、驱鬼,建立西夏后,在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渐改变了旧俗,吸取汉族先进中医药学,开始建立西夏医学学术争鸣创新:金元时期战争频仍,人民经历着长久战乱,生活极端痛苦,疫病广泛流行,过去对病因、病机解释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4-0.html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_【中医宝典】

...本体论基础上,并且医学时空观统一。所以,形而中论哲学体系能很好解决一系列重大中医学哲学问题。 二、医易相通 随着世界学术界对《周易》研究关注, “医易相通”作为中国古代学术史上重要哲学命题,在当代尤为引起重视。“医易相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97.html

梁启超学术成就

...基本概述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朝最优秀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意...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1660.html

内科杂病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理论认识经验总结大为深化,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有关内科杂病综合性医著专著、专篇也不断丰富,尤其有关内科杂病专著增多,所论及内科杂病具体病证亦更为广泛。(一)温补派余绪学术争鸣清代前中期,一些医家在学术上仍受温补派影响,推...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8.htm

医学心理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1949年至196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医学心理学发展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医学界普遍学习了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试图用条件反射阐述病人行为。直至1958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心理系北京医学院协作,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29.htm

何任_儒医神韵 大师风范——何任教授医德风格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他认为:“一位学者,他学术根底和自身人格是学术价值保证。优秀学者应具备坚定学术信仰,不畏艰难,不唯书,只惟实。一位优秀医生,永远离不开实践。要理论和实践结合,要勤读、勤研、勤写。”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到了。何老常常强调“温故知新”。他...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eren/1056-3-0.html

但愿相如不病渴——《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临床》读后_【中医宝典】

...建立和诠释“中西医结合”基本涵义出发点归宿点。医学普世价值是复合性,单是西医或中医就能单独实现普世价值,下这样结论为时尚早。人健康和疾病无限性医学认识活动有限性,决定了医学多元性。如果说全球化文化样态必然是不同文化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06.html

医学文献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文检课作好准备。1982年由南京医学院图书馆吴观国馆长牵头,组织全国9所医学院校图书馆(后增至12所)在文献检索方面具有系统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专家,编写出我国第一本医学文献检索利用课教材。1985年国家教委发出了教高-065号文件“...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31.htm

共找到937,26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