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刺法的一种。用于治疗筋痺。刺法是直接针在四肢关节周围筋肉的附着部,但应防止出血。这是应用于治疗肝病的一种古代针法(《灵枢·官针篇》)。 ...
...风水久久变成水病,则亦按之随起,故《肘后方》曰∶水病之初,先两目上肿起,如老蚕色,侠颈脉动,股里冷,胫中满,按之没指,腹内转侧有声,此其候也;不即疗,须臾身体稍肿,腹尽胀,按之随手起,则病已成。非与经违也。葛意以风水为正水之初起,而浑言之曰...
...喻昌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不息,阴静而有常。二气交而人生,二气分而人死,二气偏而病起,二气乖而病笃。圣神忧之,设为医药,调其偏驳,使归和平,而民寿以永。观于生气通天论中,论人身阳气,如天之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是虽不言阴病...
...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陷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先以揉按令其气散.次掏穴定力.重此最好.右手持针.安于穴上.随令患者嗽...
...近世常行煮散,古方汤液存而不用。盖古方升两大多,或水少汤浊,药味至浓。殊不知圣人专攻一病,决一两剂以取验,其水少者,自是传写有舛,非古人本意也。唐自安史之乱,藩镇跋扈,至于五代,天下兵戈,道路艰难,四方草石,鲜有交通,故医家省约,以汤为煮...
...条例,刺期门以泄肝邪,肝之邪热去,谵语自止。四、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鞕,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原文150【郑论】 按此条大约当解表而不解表,误下之,则邪正相搏,结下心下而成痞鞕,以致上之水浆不入,下之利不止,其人心烦...
...滔天之势不能遏;备水以防火也,若不以扑灭其荧荧之光,则燎原之焰不能止。其水火既盛,尚不能止遏,况病之已成,岂能治欤?故宜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蕃秀之夏,以之缓形无怒而遂其志,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圣人春夏治未病者如此。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
...家传承继外,授业者不乏其人,《浙江通志》亦载“聂莹得湖州凌汉章针法,针至病起”。聂莹,明代处州(今丽水市)人。自受业后,精心揣磨,取穴准确,下针无虚发,“虽厚衣可按穴定针”。医德可嘉,贫病不计,经其者,未尝求酬,故乡闾咸敬重之。 所以凌氏...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身体一侧疼痛,而对侧的脉象出现异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经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
...古代刺法名词。是在身体一侧(左或右侧)有病时,针刺对侧(右或左侧)穴位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虽有身体外形疼痛的症状,但脉象(九候)正常的(见《素问·调经论》);络脉有病的(见《素问·缪刺论》)。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