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_《医方考》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当归(去土) 芍药(炒) 桂枝(各三两) 细辛(去土) 甘草(炙) 通草(各二两) 大枣(廿五枚) 吴茱萸(三钱,泡) 生姜(六钱)论曰∶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此承上文言,虽有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证候,若其人内有久寒...

http://qihuangzhishu.com/644/74.htm

筋骨草栽培管理_中药种贮_【中医宝典】

...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人们对药用部位需求不同,其栽培管理工作有很大差别,要努力做到及时而充分满足各种药用植物不同生育阶段中对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养分的要求,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克服自然灾害,以确保优质高产。 (一)灌溉 1.灌溉原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10268.html

大风子的种植技术及栽培管理_中药种贮_【中医宝典】

...cm挖穴,宽60cm,深50cm,穴施腐熟有机肥。栽时根系舒展,填土压实、浇水。 栽培管理 定植后至成林前可间种有支架的豆类、玉米等,适当荫蔽生长较快。每年追肥2-3次。土壤干燥,进行灌溉,雨季排水。每年冬春修剪下部侧枝、分杈枝,使树干直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10053.html

实行林下栽培野山参开辟种植人参新途径_【中医宝典】

...1实行林下栽培山参的理由 1.1 野山参逐年稀少,面临绝迹 人参植株下,株行间覆盖1.5cm厚的枯叶。枯叶覆盖,具有抗旱保墒、缩小昼夜温差、伏季降温防雨的作用。 5做好管理和护育 5.1精心管理林下培育山参,不用松土除草,不需施肥和喷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5238.html

吴茱萸汤_《删补名医方论》_中医方言书籍_【岐黄之术】

...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少阴证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阳明食谷欲呕者。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擘,十二枚)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集注】罗谦甫曰∶仲景救阳诸法,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

http://qihuangzhishu.com/338/200.htm

吴茱萸_《本草图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吴茱萸(图),生上谷川谷及冤句,今处处有之,江浙,蜀汉尤多。木高丈余,皮青绿色;叶似椿而阔浓,紫色;三月开花,红紫色;七月、八月结实,似椒子,嫩时微黄,至成熟则深紫。九月九日采,阴干。《风土记》曰∶俗尚九月九日谓为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tujing/940-16-9.html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_中医方剂书籍汇集【中药方大全】

...《备急千金要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治多寒,手足厥冷,脉细欲绝方。生姜(五两) 当归 芍药 细辛 桂心(各三两) 甘草 通草(各二两) 吴茱萸(二升)大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旧方用枣三十枚,今以霍乱病法多...

http://zhongyaofangji.com/yaofang/dangguisinijiawuzhuyushengjiangtang.html

人工栽培何首乌_【中医宝典】

...何首乌具有延缓衰老,治病强身的功效,野生资源稀少,特别是白首乌。何首乌人工栽培有种子、扦插和根茎繁殖3种,常用扦插繁殖。其人工栽培技术如下。 夏季嫩枝扦插育苗 7—8月高温多雨季节,地温高,种后新根易于膨大,结薯快,产量高。选较粗的藤茎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4981.html

冬凌草的栽培与利用_中药种贮_【中医宝典】

...温度为18~26℃,相对湿度为60%~80%。 2 栽培与管理 2.1 繁殖方法 2.1.1 种子繁殖 选种 9~10月份果实成熟高峰期采种,并用0.5~5mm的筛子净化种子,置通风处晾干(严禁在阳光下暴晒,以免影响发芽率),装袋,置阴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10094.html

五加皮的栽培管理技术_中药种贮_【中医宝典】

...壮筋骨。”现代研究,本品还具有抗肿瘤、抗疲劳、降低全血粘度、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等作用。五加皮使用方便,煎汤、入丸、散或浸酒均可,但阴虚火旺者慎用。 五加皮的栽培管理技术 1、选地整地 选取松软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地,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更佳。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a10615.html

共找到13,45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