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穴名。出《古今医统》。近代《中国针灸学》等书名为肠风。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主治小儿饮水不歇,黄疸,肠风下血,痔疮,腰痛,遗尿,遗精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经外穴名。出《千金要方》。在前正中线胸骨剑突末端向上1.5寸处。一说:在鸠尾穴上1.5寸”(《中国针灸学》)。主治胃脘寒痛,喘息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①指供针灸教学所用铜铸的人体经脉腧穴模型。最早铸制铜人为北宋针灸学家王惟一。②书名。《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的简称。详该条。...
...针灸学名称。指脉气流行较大的经脉通络。《灵枢·脉度》:“凡都合一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隧也。”...
...针灸学名词。①指较大的经脉。《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②指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③指十二正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
...《世說新語》基本上是客觀地描繪人物、事件,劉義慶把握住歷史素材,將當時的社會風貌,做了最真實的呈現。但一般是用大筆勾勒,較少刻意描繪。《中國小說史略》用「記言則玄遠泠雋,記行則高簡瑰奇」來說明《世說新語》的藝術特色。下面就分點敘述《世說新...
...《难经》不但在理论方面丰富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而且在临床方面颇多论述,除针灸之外,还提出了伤寒有五的理论,对后世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难经》对诊断学、针灸学的论述也一直被医家所遵循,对历代医学家理论思维和医理研究有着...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大便下血,灸第二十椎,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灸血病。在第三骶骨嵴之高点处。主治吐血,衄血,便血,妇人血崩等。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经外穴名。《千金要方》:“女人胞落颓,……又灸身交五十壮,三极,在脐下横纹中。”近代《中国针灸学》定位在腹正中线,脐下0.3寸处。《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则谓在脐下3寸。主治便秘,尿闭,遗尿,白带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
...(?-466年)南北朝时宋针灸学家。广平(治今河北鸡泽)人。精武技,为殿中将军。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助戍彭城,战败被俘,因善针术,受北魏拓跋焘赏识,封南安公。后逃归宋为山阳太守。撰有《程天祚针经》六卷、《灸经》五卷。均已佚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