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疗方_《金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吸,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朵好。此法最善,无不活者。凡中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疗之方屈草带绕人脐,使三两人溺其中,令温。亦可用热泥和屈草,亦可扣瓦...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kuixuanjie/1294-29-1.html

类伤寒各章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上下脱,中气亡,故死也。以上九章,论湿病。)太阳中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乃暑火,暑火伤肺,肺主皮毛,与荣卫相合,...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43.htm

刚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一作刚痓。《金匮要略·痓湿病脉证治》:“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痓(一作痉)。”“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痓,葛根汤主之。”“痓为病(一本痓字上有刚字),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

http://qihuangzhishu.com/168/1232.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604.htm

《金匮玉函经》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古传本之一。1066年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与宋本《伤寒论》同时刊行。共内容与宋本基本相同,但体例编次不同。其中卷一为证治总例;卷二-四为痓、湿、、辨脉、六经病、厥利、呕哕、霍乱、阴阳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792.htm

苦热行原文、翻译及赏析_僧鸾古诗_【古诗文大全】

...云色昼冥冥, 如何不救生灵苦。何山怪木藏蛟龙,缩鳞卷鬣为乖慵。 不发滂泽注天下,欲使风雷何所从。旱苗原上枯成焰, 岳灵徒祝无神验。豪家帘外唤清风,水纹明角铺长簟。 玉扇画堂凝夜秋,歌艳绕梁催莫愁。阳乌落尽酒不醒, 扶上西园当月楼。废田死非吾...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43853.html

贻华阳柳少府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大全】

...系马乔木间,问人野寺门。柳侯披衣笑,见我颜色温。 并坐石下堂,俯视大江奔。火云洗月露,绝壁上朝暾。 自非晓相访,触热生病根。南方六七月,出入异中原。 老少多死,汗逾水浆翻。俊才得之子,筋力不辞烦。 指挥当世事,语及戎马存。涕泪溅我裳,悲...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10656.html

黄疸_《金匮悬解》_中医金匮书籍_【岐黄之术】

...清白,腹满欲利者,是湿寒之黄也。湿热者,黄疸之标证,湿寒者,黄疸之本色也。湿寒之黄,仲景未尝立法,然痉湿中桂、附、术、甘诸方,具在推而扩之,附子、真武、茯苓四逆,亦何非湿寒之法也。读者变通而化裁之,法不可胜用矣。慎勿株守栀子大黄一法,以概...

http://qihuangzhishu.com/1294/289.htm

汪机《伤寒选录》初探_【中医宝典】

...同[4],卷二·发热. [5]同[4],卷六·. [7]同[4],卷七·辨脉法. 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合肥,230039) 张玉才 赵军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69.html

七月三日亭午已后较热退晚加小凉稳睡…呈元二十一曹长原文、翻译及赏析_杜甫古诗_【古诗文大全】

...今兹商用事,馀热亦已末。衰年旅炎方,生意从此活。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晚风爽乌匼,筋力苏摧折。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退藏恨雨师,健步闻旱魃。 园蔬抱金玉,无以供采掇。密云虽聚散,徂暑终衰歇。 前圣慎焚巫,武王亲救。阴阳相主客,...

http://wenxue360.com/gushiwen/10659.html

共找到44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