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库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药材管理机构名。在明代,全国各地都要按派纳的药材品种数量送往太医院中生药库,以御医二员与大使一员辨验收放,再由礼部委官一员监收。到年终造册两本,一留太医院备照,一送礼部查考。凡各监局讨取药料必须用印信,生药库内设大使和副使管理药库。...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467.htm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全诗赏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钱征君少阳》 原文如下: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赏析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

http://wenxue360.com/mingju/mingju-1628.html

祁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清间医家。字广生、愧庵,号生阳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而聪敏,广读经书,后于顺治间为御医,于外科尤多研究,又迁太医院院判。着《外科大成》,认为外证难于内证,而医家多重内而轻外,有失偏颇,遂着《外科大成》,此书内容丰富,后为其孙祁宏源...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988.htm

毕荩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生。1595-1642年,字致吾,新城(今属山东,一说河北)人。初习儒,后以家贫而改习医,拜名医刘南川为师,尽得其传。以医术高明,尤善治痘疹及伤寒见长,而入太医院,授太医院吏目,其医德高尚,不计贫富,一视同仁,颇得好评,后殁于战乱。...

http://qihuangzhishu.com/166/638.htm

王道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官。生平履贯欠详,为太医院吏目。曾奉敕与太医院医士汪兆元共同校正刘文泰所修之《本草品汇精要》,参照《本草纲目》等,纠其舛误,订其错落,并编成《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又整理宋崔嘉彦之《脉诀》,成《脉诀四言举要》二卷,附于上书之后刊刻。...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674.htm

沈好问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家。字裕生,号启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先世尝供职宋太医院,业小儿医。好问取家藏医籍,研读多年。因天资聪颖,治疾皆有效。尤以痘疹之证最为得心应手,常一剂奏效。后入太医院任院判。尝着《素问集解》、《本草类要》、《痘疹启微》等,惜均...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647.htm

徐彪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明代医家。字文蔚,号希谷。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太医院院使徐枢子。正统十年(1445年)被荐入太医院,先在御药房任职,三年后升为御医。1451年(景泰二年)升为院判。撰有《本草证治辨明》十卷、《论咳嗽条》、《伤寒纂例》各二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5/405.htm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_《古今医统大全》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惠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

http://qihuangzhishu.com/336/47.htm

大明会典医政官制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国初置医学提举司,后改太医监,又改太医院,设院使、同知及典簿等官职,专诊视疾病、修合药饵等事。洪武十四年定为五品等衙门,更设太医院令、丞、吏目及御医,始根据文职授散官。二十二年复改院令为院使,丞为院判。其属置惠民药局,又于本衙门置生药库,...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15-10.html

官方教育--南北朝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南北朝刘宋,秦承祖在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奏请朝廷设置医学校,开创了我国学校式医学教育之先河。 官方教育主要是以宫廷教育为主,也涉及到地方。隋唐设太医署,其主管官员为太医署令;宋朝有医官院,金元始改名为太医院,其长官为提点;元代也称...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6.html

共找到228,55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