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与附子是不同科属的药品,其性味与功效亦不相同,不可相互混淆。《本朝纲目》云:“白附子乃阳明经药,与附子相似,故得此名,实非附子也。” 科属与形态 附子系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块根上所附生的子根,主产于四川。其外皮灰黑,内部白色。...
...卫生总微论方》),川乌尖(《澹寮方》)。 【来源】为川乌头或附子上的尖角。 【原形态】参见"川乌头"及"附子"条。 【功能主治】吐风痰,祛寒止痛。治癫痫,痰厥,小儿慢惊、脐风,寒疝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或煎汤。外用:研末调敷。 ...
...《伤寒杂病论》附子粳米汤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阳明病,腹中寒痛,呕不能食,有物突起,如见头足,痛不可近者,大建中汤主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附子粳米汤附子...
...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毒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来源:《伤寒论》。 目录 《茶饮保健》附子姜甘茶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茶饮保健》附子姜甘茶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
...证都不大渴,惟少阴寒证有渴者。以肾主津液,津液伤则渴也。然渴的程度,只小渴耳。较白虎加人参之渴,不及多矣。应用附子之证,不得因渴不用附子。服附子后反不渴,是其明验。厥阴病,舌卷囊缩,寒证热证都有。寒则收引内聚,热则煎灼伤阴,故皆有之。心窍于...
...邪下浊,所以亦主之。魏荔彤曰:此证乃邪实而正不甚虚,阳微而阴不甚盛。盖痹则气必塞,气塞则必短气,前言之矣。今开降其气,而诸证自除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薏苡附子散薏苡 一两 附子 三钱治胸痹缓急者。病有时缓有时急,是为虚证。阳虚土湿,故胸痹...
...与风相抟,流入关节,身疼极重,而无头痛,呕,渴等证,脉浮虚者风也,涩者寒湿也。风在表者,散以桂,甘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辛热。姜,枣辛甘,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盖阳虚则湿不行,温经助阳散湿,多借附子之大力也。《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桂枝附子...
...编者按: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骨伤科疾病的治疗,且配伍灵活。今起本版将陆续为读者介绍。 □ 张虹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本草汇言...
...,今人置之不讲,余特举而明之。麻黄、附子通阳开窍,治水妙剂,今人惟用肾气汤、丸壅补其内,致阳气不宣,转补转壅,邪无出路,水肿日增,欬血而死者,不知凡几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麻黄附子汤麻黄 三钱 附子 六钱 炙甘草 二钱治水病脉沉者。此脉沉...
...吸收,二则经脉运行,内达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点滴体会仅供参考。...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