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经方须重视腹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腹具有客观性与重复性强的特点,可弥补舌、脉之不足。 ●张仲景对腹证非常重视,在判断病位、阐述病因、分辨病机,以及确定治疗原则上多有对腹证的应用。 ●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的论述,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五脏死脉_家正眼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肾脉来发如夺索,辟辟如弹石,曰肾死。索而曰夺,则互引而疾急矣。石而曰弹,则坚劲而无伦矣。但石无胃,故曰肾死。【按】难经·十五难内经不同,或内经有而难经缺,或难经有而内经无。然难经本以内经,不知何以异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azhengyan/801-4-19.html

中医脉象之濡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举要说:“绵浮水面。”医宗说约说:“如线之浮水中。”三昧说:“如絮浮术面。”三指禅说:“平沙而雨霏千点,襦脉按须轻,萍浮水面生。”医醇剩义说:“如水漂绵。”诊脉三十二辨说:“如水面浮绵。”这些说法都有助于理解濡脉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8.html

合参之望诊闻_中医望诊_【中医宝典】

...的共同基本特点是:善者明亮、含蓄,恶者晦暗、暴露。 同时,还当进一步联系八纲辨证,掌握病变的不同性质。例如:面见赤色,属实者为面目红赤,属虚者两颧潮红;面见青色,属寒者面色青苍,属热者面色青赤。 素问·五脏生成篇根据面色判断病人的吉凶...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gzhen/a11774.html

法脉案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人有胃脘痈者,当何如?曰∶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此下六条,皆内经脉案,教人以之法也。者无失色脉,而于脉尤当从容比类,循上及下以求索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3.html

大小肠脉部位辨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非死血也。’依法治之,下黑粪如梅核者碗许而愈。”俞震按:“尺脉沉实,则为下结粪。今两尺绝无而断结粪,又见取脉之巧非出一途。”余谓此非取脉之巧拙,乃为大小肠本不该侯于两尺部之明证。清季龙柏氏著脉药联珠一书,于大小肠之脉部位,标新立异,...

http://qihuangzhishu.com/144/13.htm

心得_【中医宝典】

...一、脉总纲是阴阳 “善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问曰:脉有阴阳者,何谓也?答曰:凡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脉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当归四逆汤证。结果我给出的却是四逆散方加味。众皆不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6.html

杨则民论脉_【中医宝典】

...按:网上讨论脉的帖子似乎很少。现在把近代名医杨则民论脉的文字贴在这里,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或争鸣——业中医者若对此无话可说是难以想象的。杨文中有个别术语可能会引起误解,比如那时不分心房和心室,即通称为心房,故特别指出。又,潜厂医话...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90.html

命门脉辩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之可脉也;生气之原绝,则寸口脉平犹死,乃元神之聚散,先天无形之不可脉也。然则命门之绝,将不可脉之而已乎?曰∶“望而知之谓之神”,在医者之以神照神,乃神圣之能事,诚非下士之所能窥测,而以右尺为,则固知其非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8-2.html

的起源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从史料上看左传记述缓和治病都还没提到诊脉,史记·扁鹊传:“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就是说脉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时代,亦就是“医经”-派。 今天所讲所用的脉,究竟是起源于什么时候,它又是怎样起源的,这不但是个历史问题,...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8.html

共找到473,8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