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腧穴的一种。其中在手、足三阳经方面每经均有一个原穴(共六个)。其位置在腕或踝关节附近。《针灸聚英》:「所过为原。」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渠中的水流,源源不断地流过一样。而手、足三阴经则均是以本经的腧穴代替原穴(共六个,也称原穴),...
...之病证,同时又是针灸施治的部位。因此,腧穴不仅有治疗本经脏腑病证的作用,也可以治疗与本经相关经络脏腑之病证。 奇穴: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下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
...腧穴分类名。过去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1991年1月1日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改称经外穴。奇,是相对于常而言,即以十四经经穴为常。它是指既有定名。又有定位,临床用之有效,但尚未纳入十四经系统的腧穴。这类腧穴,《黄帝内经...
...、循环歌、主病歌等,便于读者记诵,每经绘有精细的经脉经穴彩色图,图上逐一标明各穴部位,图后附记该穴之局部解剖。图文并茂,足资参考。《针灸资生经》针灸著作。七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历代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
...元代针灸医家。建安(今属福建)人,其生平欠详。针灸著述颇丰,有《针灸四书》,即《子午流注针经》、《灸膏肓腧穴》、《黄帝明堂灸经》、《针经指南》。现存有刻本行世。另有《针灸杂说》刻本。...
...楼影印本。《针经节要》针灸著作。一卷。撰人佚名。约成书于金元之际,后辑入元代著名的医学丛书《济生拔萃》中,本书系节录《针经》(即《灵枢》)中十二经脉的五腧穴流注部分并加以发挥而成。首论十二经气血多少、十二经流注孔穴(66穴)、十二经是动病所...
...的进步,以中医经络腧穴为基础,传统针灸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形成了许多新的针法和灸法,如:电针、激光针灸、皮肤针、皮内针、刺血法、埋线法等;用传统的经络、腧穴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生物学结合,形成了在特定部位取穴,并有着特定针灸治疗方法的新疗法,...
...自从北宋王惟一创造性地用青铜铸造了两具针灸铜人以后,针灸铜人在我国古代针灸教育和临床取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宋时期的针灸教育中,针灸铜人既是老师讲授“人体腧穴”课的直观教具,又是学生考试“腧穴定位”的标准答案。 这里首次汇集了不同时期的...
...“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其中“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即刺皮肤;“分刺者,刺分肉之间也”,即刺肌肉,等等。 《精义》对五体针法作了较全面而且细致的介绍,与之相配合,第七章“十四经腧穴、经外奇穴主治与刺灸法”,将全身各穴逐经系统罗列成表,表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