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初排指于皮肤之上,轻手按之便得,曰浮。此为寒邪初入太阳阳经,病在表之标,可发而去之。虽然,治之则有二焉∶寒伤荣则无汗恶寒,用麻黄汤;风伤卫则自汗恶风,用桂枝汤。一通一塞,不可同也。浮紧有力,无汗恶寒,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此为伤寒在表...
...热盛而烦,手足自温,脉浮而紧.此伤风见寒脉也。不烦少热,四肢微厥,脉浮而缓,此伤寒见风脉也。二者为荣卫俱病,法用大青龙汤。然不可轻用,须风寒俱盛,又加烦躁,方可与之。一法以桂枝、麻黄汤尤稳,今改羌活汤。...
...伤,又非此二汤所以治也,须大青龙汤。然此汤大峻,又非庸俗所可拟也。予亦有代之者。盖冬时为正伤寒,天气严凝,风寒猛烈,触冒之者,必宜用辛温散之。其非冬时亦有恶寒头疼之证,皆宜辛凉之剂通表里,和之则愈矣。若以冬时所用桂枝辛温之药通治之,则杀人多...
...五十七证 方五首论曰∶伤寒与 病湿病及热 相滥,故叙而论之。太阳病,发热无汗,而反恶寒,是为刚 。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是为柔 。(一云恶寒。)太阳病,发热,其脉沉细,是为 。太阳病,发其汗,因致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恶寒,时头...
...冲入鼻中,有嚏可治。随用吐痰法,将皂荚末五分,半夏、白矾各三分,为细末,姜汁调服探吐.后服导痰汤加减治之。无嚏不可治。此为良法。一治干霍乱,不得吐者,用滚汤一碗,入皂荚末三分,盐一撮调服探吐,莫与米汤,设若与之,即死,是谷气反助邪气也。一中寒...
...半,煎七分,温分二服,热多者进三服,以水并竹沥中半煎,尤佳。小儿伤寒后,胃中有热,烦闷不食,至日晚潮热颊赤,躁乱呕吐,芦根汤。生芦根 生茅根 赤茯苓 子芩 麦门冬 甘草 生姜(各一分) 小麦 糯米(各二百粒)细锉,水一升二合,煎六合,去滓,...
...麦冬3钱,炒阿胶3钱,炙甘草5分。【功能主治】妊娠伤寒汗下后,津液暴亡,虚烦不眠,胎孕不安,脉濡数者。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盘珠集》卷上:加味竹叶汤【处方】生地、白芍、地骨皮、竹叶、茯苓、人参、浮小麦。【...
...时许.窗门皆令密闭.使病患口鼻皆受其气.蒸之既久.始得汗出甚臭.病遂霍然.盖其邪入既深.腠理固密.故汤药不能发汗.必用蒸法始效.此古人之巧妙.非余之杜撰也.观名医类案及本事方释义自知....
...作者:许叔微述 朝代:宋 年份:公元960-1279年 辩桂枝汤用芍药证(一) 桂枝加附子汤证(二) 桂枝加浓朴杏子汤证(三) 麻黄汤证(四) 大青龙汤证(五) 阳明可下证(六) 阳明蜜兑证(七) 肾虚阳脱证(八) 脐中出血证(九) 阴...
...方∶ 知母(四两) 粳米(五合) 生芦根(一升) 青竹茹(三两)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缓缓饮之,尽更作,瘥止。治妊娠伤寒服汤后,头痛壮热不歇,宜用此汤拭其身∶ 麻黄(半斤) 竹叶(切,一升) 石膏末(三升)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