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大学》的最后一章,具有结尾的性质。全章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未。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五、...
...以荣于身,必有妄动之患。叔和以芤脉为失血之义,在七表属阳故也。阳明主乎多气多血,未有不因热而得。盖气血俱热,毒郁内逼,失其常度,是以妄行。有在襁褓患此证者,因非七情所伤,皆因乳母执着,不自宽释,及淡辛辣之味,流于乳络,儿饮之后,停滞不散,郁...
...郁热失血者,寒邪在表,闭热于经,血为热迫,而溢于络外也。勿用止血之药,其表,郁热得舒,血亦自止。若表已解而热不消,血不止者,然后以清热降血之药治之。若肺气已虚,客热不去,咳嗽咽干,吐血嗽血者,宜以甘润养血为主,而以辛药凉肺佐之,如《宝鉴》...
...总括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能安于脉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伤及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伤及于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热犯阳络,腑病也,上行于咽,出而为吐为衄。热侵阴络,脏病也,则下从精窍而出,为溺血,下从大便...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这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这也是圣人所赞赏的精神。 以上几章从各个方面引述孔子的言论反复申说第一章所提出的“中和”(中庸)这一概念,弘扬中庸之道,是全篇的第一大部分。...
...“尚由由而进之”,注:“犹豫也。”老子十五章“犹兮若畏四邻”,与此“由其贵言”之“由”字谊同,并有思悠悠貌。故作“悠”字,义亦通。 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严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谦之案:景福本、法京敦甲本作“成功遂事”,...
...筑河南、北为两城,号“夹寨”。王彦章受命至滑州,置酒大会,阴遣人具舟于杨村,命甲士六百人,皆持巨斧,载冶者,具鞴炭,乘流而下。彦章会饮酒半,佯醉,起更衣,引精兵千,沿河以趋德胜。舟兵举火熔锁,因以巨斧斩断浮桥,而彦章引兵急击南城,遂破之。...
...其证也。惟庄子山木篇“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语同此石。河上注“少私”曰:“正无私也。”与经文七章“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义合。以老解老,知刘说虽可通,而未可据以为定论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倍、慈、有韵(之部,倍音痞,慈,上声)...
...在二章中,老子举出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这些范畴;十三章中举出庞辱;本章又举出动静、重轻的范畴加以论述,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反映。他揭示出事物存在是互相依存的,而不是孤立的,说明他确实看到客观现象和思想现象中,矛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谦之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