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中国古代医学分科的合称。金代太医院将医学分为十科。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针灸、口齿咽喉、眼耳、疮肿、折伤、金疮、书禁。太医院太医及医学生都要按科进行考核,以其优劣进行升降赏罚。各科之名目尚待进一步考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244.htm

《李时珍·本草纲目》_【本草纲目在线阅读】

...《李时珍·本草纲目》 李时珍简介 李时珍的太医生涯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李时珍编著《濒湖脉学》 李时珍纪念馆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小说《李时珍》 李时珍的影视作品 李时珍的生平 李时珍的行医生涯 李时珍的著作 李时珍的贡献与评价 ...

http://wenxue360.com/bcgm/archives/2821.html

唐代四科_医史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唐代“太医署”分医学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中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角法(拔火罐疗法)等四个部门。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tangdaisike-1990.html

郝允(?-1054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家。博陵(今河北定县、蠡县一带)人。精通医术,尤长脉诊。治病多效,行医四十余年,活人甚众。尝将《内经》一书加以注释,名为《素问笺》。太医赵宗古等从其学。子怀质,传其学,亦精脉诊。...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78.htm

针博士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太医署人员职位名。《旧唐书·职官志》:“针博士一人(从八品下),针助教一人(从九品下),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针博士掌教针生以经脉孔穴,使识浮沉涩滑之候,又以九针为补泻之法。”...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352.htm

主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古代医药官职名称之一。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及隋、唐时期,太医署或尚药局内均设有主药一职,具体掌管药物,人数2-12人不等。北周主药官阶为正一命(命数小,官位也小),隋唐时主药的官阶一般为正八品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19.htm

李世英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南宋医家。字少颖,号雪岩,鄞(今属浙江)人。医术高明,尝供职为明保义郎权殿司机宜及太医。行医五十余年,用药多出奇制胜,尝坚持以附子、雄黄等剂治阴疽症获效。后将其治疗经验整理成《痈疽辨疑论》,现日本有抄本残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200.htm

药园师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医生职称。隋唐太医署中为了解决生、鲜药物之来源都曾设置药园,在药园中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们称之谓药园师。药园师一般设两人,掌管药园的全面工作。唐代还在药园中招收培养药园生,具有药学教育的性质。参见药园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838.htm

直鲁古(915-1005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辽代医生。吐谷浑人。世善医,其父马上视疾,亦知标本。婴儿时,战乱中为父所弃,被辽太祖、淳钦皇后收养。长成亦习医,专精针灸。辽太宗时(927-947年)以太医给侍。尝撰《脉诀》、《针灸书》,今佚。...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040.htm

挨三顶五的解释_挨三顶五的意思和出处_成语词典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 明·冯梦龙《平妖传》:“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的进店安歇。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五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多...

http://hanwen360.com/cy/222216.html

共找到1,81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