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P供给能量。Ⅲ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只由一条肽链构成,仅需Mg2+,切割DNA特异性最强,且就在识别位点范围内切断DNA。是分子生物学中应用最广的限制性内切酶。通常在重组DNA技术提到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主要指Ⅱ类酶而言。表20-1 DNA重组...
...(一)神经生化是精神生化的重要基础本世纪70年代以来,神经生物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尤其是对中枢神经递质的研究,如:胺类递质的神经元通路、中枢递质的合成与降解、分子水平上的代谢调控机制、递质受体的结构与功能都渐渐比较清晰。cAMP与cGMP...
...下疳自然消失,进入无症状的潜伏期,此即一期潜伏梅毒。潜伏梅毒过去主要用血清试验来检测,现在应用基因诊断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来。未被杀灭的螺旋体仍在机体内繁殖,大约经6-8周,大量螺旋体进入血液循环,向全身播散。引起二期早发梅毒,皮肤粘膜、...
...DNA重组技术中对核酸的“精雕细刻”主要用酶作为工具。分子生物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酶,许多都用作工具,表20-列出最常用的几种工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endonuclease)在重组DNA技术中有重要地位,在此较详细...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又称973项目),近日启动。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系国家科技部为推动各学科基础研究而设立的一系列研究项目,《方剂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是该系列项目中唯一一个中医药学科...
...本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唯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进行产前的基因诊断。通过基因诊断确定先证者基因型,用胎儿绒毛、羊水或脐带血分析胎儿基因型,确定产前诊断并终止妊娠。 预后 本病预后一般较好,病程进展极其缓慢,发病后仍能存活数十年。本病可因心脏损害...
...治疗上的应用才引起了重视。60年代以后,大量的体外实验证明,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抗体等均有抗肿瘤效应。60年代末提出了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的概念,为肿瘤免疫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70年代...
...治疗上的应用才引起了重视。60年代以后,大量的体外实验证明,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抗体等均有抗肿瘤效应。60年代末提出了免疫监视(immunesurveillance)的概念,为肿瘤免疫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打下了基础。70年代...
...分泌物涂片,在1000倍显微镜下可见多形核白细胞≥5个,可作初步诊断。(二)实验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主要是支原体的培养和血清学鉴定,目前主要采用基因诊断。1.支原体培养:a.采集标本,一般为泌尿生殖试子或刷片,少数取前列腺液,精液、关节...
...今年5月,CNN、纽约时报、朝日新闻、英国空中时报等世界12家著名媒体的记者,来到北京朝阳安苑中医医院,采访刚从美国回国的种连进院长。种连进提出的RNAI理论引起了他们的极大兴趣。 什么叫RNAI理论?目前,人类发现和证实的分子生物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