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急方·卷中》)。这显然是有道理,即使以今天的目光来看,所列的多数病症,也确实不是拔罐的适应症。 到了隋唐时期,拔罐的工具有了突破性的改进,开始用经过削制加工的竹罐来代替兽角。竹罐取材广泛,价廉易得,大大有助于这一疗法的变及和推广;同时竹...
...玻璃罐内事先盛贮一定量的药液,药液量约为罐的2/3~ 1/3,使吸在皮肤上。常用药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常用于风湿病、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2.针罐:在留针的过程中,加拔罐。即先在一定的部位...
...治胃炎拔罐选穴:中脘(脐上4寸)、梁门(中脘旁开2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三阴交(内踝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选穴:中脘(脐上4寸)、梁门(中脘旁开2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三阴交(内踝...
...(1)中脘、天枢、气海、胃俞、脾俞、足三里、建里,采用单纯拔罐法,或刺络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2)先取背部胸椎8~12夹脊穴、脾俞、胃俞穴,施以走罐,使皮肤发紫充血,再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穴,拔罐5~10...
...瘙痒症的拔罐疗法 瘙痒症是指临床上无原发性皮肤损害,而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 本病病因较复杂,大多与糖尿病、肝胆疾病、变应性疾病、习惯性便秘、肠道寄生虫病、月经不调等病症有关。精神因素、妊娠、皮肤干燥、进食辛辣棘C激食物、绒毛丝织衣物...
...俞、肾俞等穴。采用针法或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针灸可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对血糖的良性自我调节机制。 拔罐疗法:可选背部肺俞、脾俞、肾俞或腹部中脘、天枢、水道等穴。涂上...
...拔罐疗法所使用的罐具种类很多,按临床使用,一般分为传统罐具和新型罐具两大类。 传统罐具都是根据所用材料而命名,包括兽角罐、竹罐、陶瓷罐、玻璃罐、橡胶罐、塑料罐、抽气罐、金属罐8种,分别由兽角(如牛角、羊角)、青竹、陶土、玻璃、橡胶、塑料、...
...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 如果说,在隋唐时代还是兽角和竹罐交替使用的话,那么,到了宋金元时代,则竹罐已完全代替了兽角。拔罐疗法的名称,亦由“吸筒法”替换了“角法”。在操作上,则进一步由单纯用水煮的煮拔筒法发展为药筒法。亦即...
...功效。针刺拔罐后,患者体内的内热愈重,罐内残留血液的颜色也就愈呈黯紫色。一般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后几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肿痛症状大为减轻。但是虚寒体质的患者不适用这种疗法。...
...、紫红色(瘀斑色),或出现丹痧(小点状,紫红色疹子),起罐后皮肤的这些变化可能维持一至数天。这些,都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 中医和西医可根据局部的反应情况来诊断和辅助诊断疾病。中医认为,拔罐区出现水泡、水肿、水气过多者,揭示患湿气证。出现...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