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病_《中医疾病预测》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石疽初起相同。”《类证治裁》所曰:“结核经年,不红不疼,坚而难愈,久而肿痛者为痰核,多生耳、项、肘、腋等处。”也描述了石疽的症状特点及指出了不良预后。以上说明中医对恶性淋巴肿瘤早已有较全面的认识,无论于症状、及预后方面,都有较精辟的认识...

http://qihuangzhishu.com/128/423.htm

十九条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前人把疾病某些类同的症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属于六淫的十三条,属于五脏的六条。掌握这些,对一些比较复杂的症状起有执简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种粗略的分类归纳,临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9/716.htm

顾乃强_二、重视发病,抓住疾病本质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顾氏根据家传经验和辨证思路,重视整体治疗,抓住疾病本质,探明发病。疡科各证虽形之于外,必根于内,因此强调疡医务必精内,痈疽疮疡可由脏腑蕴毒而外发,痈疽失治也可内传脏腑而酿大症。乳癖之症顾氏认为肾气不足,冲任失调是之本,肾为五脏之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gunaiqiang/560-3-2.html

从状态辨治才能圆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人体状态与三要素 人体状态提出的有三个方面,即时空、原因病、基本状况。通过临床对疾病状态辨证分析。首先要明了构成疾病的三要素:病因、位、性。临床时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做到准确无误,抓住疾病状态的本质,随时度势...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702.html

肾病综合征因病分析_肾病肾病综合征_【中医宝典】

...,肝失滋养,出现肝肾阴虚或气阴两虚之证。 总之,肾病的因病涉及内伤、外感,关系脏腑、气血、阴阳,均以正气虚弱为本,邪实蕴郁为标,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证。 (七)预防与调护 1.尽量寻找病因,若有皮肤疮疖痒疹、龋齿或扁桃体炎等病灶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639.html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_《针灸甲乙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此胃气走于阳明者也。故阴阳上下,其动也若一。故阳而阳脉小者为逆,阴而阴脉大者为逆,阴阳俱盛,与其俱动,若引绳相倾者。曰∶足少阴因何而动?曰∶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也,与少阴之大络起于肾下,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斜入 中,循 骨内廉,并少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jiayijing/661-7-2.html

《医学原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①明·汪机撰,吴勉学校。十三卷。撰年不详。作者自序称:“所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医格言”。前二卷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图论;后十一卷为各科临床,包括六淫、气血、内伤诸、内科杂症、瘟疫、五官、口腔、...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589.htm

《医学原理》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综合性医书。①明·汪机撰,吴勉学校。十三卷。撰年不详。作者自序称:“所论药性,悉本《内经》、《本草》;治方脉法,皆据名医格言”。前二卷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图论;后十一卷为各科临床,包括六淫、气血、内伤诸、内科杂症、瘟疫、五官、口腔、...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931.htm

赋_《古今医鉴》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虚之应,阿阿嫩柳之和,弦、钩、毛、石之顺。药用君,臣、佐、使,脉分老、幼、瘦、肥。药乃天地之精,药宜切,脉者气血之表,脉贵有神。有外感、内伤,风、寒、暑、热、燥、火之,治用宣、通、泻、补、滑、涩、湿、燥、重、轻之剂,外感异乎内伤,寒证...

http://qihuangzhishu.com/613/23.htm

临证察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皇汉医学》讲的“临证察,使药要和”,可简称为“察药和”。察实际上就是求本,“察药和”就是治病求本。是疾病,那么呢?这个问题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就是导致事物发生的关键要素。现在政要所在的地方为什么又称机关呢?当地要...

http://qihuangzhishu.com/145/74.htm

共找到156,91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