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清_治则治法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气两清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分的药物,以治疗热性病热邪侵入气分和分的方法。 【气两清】 是同时使用清气分和分的药物,以治疗热性病热邪侵入气分和分的方法。症状以高热、心烦为主,并有口渴汗出、不能睡着,舌质绛、苔黄而干,脉洪数等症,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220.html

气行度一经水行地论_《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气,阴气也,如地水之气,随天气以营运者也。天有经宿,地有经水,人有经脉。经脉者,乃营运脏腑之血,以周于内外者也。脏属阴,故脏六经为阴,如手太阴肺、手少阴心、手厥阴心包络、足太阴脾、足少阴肾、足厥阴肝是也。腑属阳,故腑六经为阳,如手阳明大...

http://qihuangzhishu.com/713/13.htm

气第十六_《灵枢》

...黄帝曰:气之道,内谷为宝,谷人于胃,乃传之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阳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下行至路上,注大指间,与太阳合,上行抵碑,从脾注心中;循手少阴,出腋下臂,注小指,...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277.html

中医儿科的形成期(隋朝-宋朝)_《中医儿科》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医学教育,在太医署内由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该书提出—了“不可暖衣,……宜时见风日,…常当节适乳哺”等积极的小儿护养观。...

http://qihuangzhishu.com/79/4.htm

汤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辨证录》和汤 《中医妇科治疗学》和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辨证录》卷一:和汤【处方】麻黄3分,茯苓3钱,当归3钱,玄参5钱,甘草1钱,麦冬5钱,竹叶30片,半夏5分。【功能主治】冬月伤寒,邪欲走阳明而阳明不受,至7...

http://zhongyaofangji.com/h/heyingtang.html

薛序_《暇卮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久之,而知先生于性命物理之,耽炙已深,而后寓意于,无往不臻其妙,兹则其见一端者也。世人等于巫史卜祝,以为与儒者分路而驰,不知不通天地人之理,未可与言 咀针石之事。况揲荒爪幕乎,且宁独,即巫史卜祝亦然。尧夫不炉不扇,于百泉者数十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iazhiyan/863-6-0.html

分证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是温热病邪气内陷的深重阶段,大都由气分证传变,也有由卫分证逆传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夜间热甚、心烦不寐,或见神智不清、谵语、斑疹隐现、舌质绛、苔黄糙或干灰、脉细数等。“分”是介于气分和血分之间。是血中之气,气内通于心,病邪传至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yingfenzheng-108.html

早期事活动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了饮食保健的内容。由于酒对中医学的重要作用,故又有字从醫,即字由酒而来之说。事制度建立,出现饮食治疗经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漫长岁月,由萌芽而渐趋形成雏型。到达公元前五世纪的周代,当时统治阶级为了保护他们的健康和调制适宜的饮食,...

http://qihuangzhishu.com/484/9.htm

内容提要_《止园话》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邵敬甫,专务中医,后又从姜子全、丁福保学习西医,1938年任华北国医学院教授,建国后曾参与组织北京市中医学会。行医中西法并用,重视中医理论,不拘旧说,每多新见。着有《止园话》、《止园话续集》,备录五十馀年临证医案及治疗心得。于绘画亦有造诣,...

http://qihuangzhishu.com/129/2.htm

原》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 朝代:? 年份:? 吴序 张序 自序 张声驰序 卷上 人身一小天地论 阴阳互根论 五行生克论 阴阳治法大要论 枢机论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 气行度一经水行地论 百病提纲论 望病须察神气论 卷中 闻声须察阴阳论 问证求病论 切脉...

http://qihuangzhishu.com/713/index.htm

共找到175,5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