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疟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曰:经言无刺熇熇之气,无刺浑浑之,无刺漉漉之汗,故其为病逆不可治。此言病发盛时,不可取也。平按:“熇熇之气”,“气”字《素问》、《甲乙》作“热”,新校正云:“全元起本及《太素》热作气。”夫疟之始发也,阳气并于阴,当是之时,阳虚而阴盛,外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6-6.html

中医词典拼音Z:第十五篇_《中医词典》z~其他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论述、古典医着考证和评价等医论三十八篇。作者不少学术问题发表了自己见解,即便是《内经》也认为应采取“舍瑕取瑾”态度,提出五脏配五行之说“不可拘滞类比”等。1949年后有排印本。章楠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少多病,潜心研究医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9/196-1-15.html

古脉学发掘研究之一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整个发展上讲这种纯复古态度和方法亦不是完全可取。这就与《学辑要》除去不承认三关分主脏腑外不否认后人成就态度有着明显不同了。 对于这个问题以前亦有人持这种态度,例如卢子繇著《学古诊则》就是只取内难与仲景书。但《学古诊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6.html

腰痛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内痛”《素问》、《甲乙》作“脊内廉”,《素问》新校正云:“全元起本‘脊内廉’作‘脊内痛’,《太素》亦同。此前少足太阴腰痛证并刺足太阴法,应古文脱简也。”居阴之,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弩弦,刺居阴之,在腨踵鱼肠之外,循之累累然,乃针刺之,其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31-26.html

《洄溪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真脉、孕、五脏,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等。内容较之传统学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69/959.htm

《洄溪学》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学著作。一卷。原题清·徐灵胎撰。本书阐析位、审象、因形气以定诊等总论内容,分述大、小、清浊诸脉,冲阳、太溪、真脉、孕、五脏,新病久病、高、章、纲、煠卑、损、太素等。内容较之传统学有一些差异,又非系统之作,但论述简要,颇能发挥...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72.htm

四时形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谓广肠泄气也。平按:《素问》“噬”作“咳”;“气”下有“泄”字,《甲乙》同。黄帝问于岐伯曰:秋脉如浮,何如而浮?岐伯曰:秋脉者肺也,西方金也,万物所以收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其气来急去皆散,故曰浮,反此者病。秋时阳气已衰,阴气未大,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5-1.html

明清以来辨病机研究进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里等之“是固然矣”是常,具体说还只是在角度上常,至于变,尤其是结合病理以得其病机之变就远非法之常所能限制,否则如张氏所云种种误解会是很多,“鸢飞鱼跃”之妙,亦就是指病机而言。 张氏又通过虚实等条件脉象在病机方而意义做了原则性...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热病决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①“”,萧本原无。今据仁和寺本补。其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足太阳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其风府在项入发际一寸,则太阳之气连风府也。诸阳者,督脉、阳维脉也。督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26-1.html

司马法在战争看法_兵家_【文学360】

...工作,国家就有灭亡危险。《仁本篇》说:“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战争态度:好战会导致亡国,忘战也会导致危险局面。这一方面是穷兵黩武行为批判,也是偃武修文,麻痹大意思想警告。所以,《司马法...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714.html

共找到914,77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