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学:傣族_【中医宝典】

...听大约于佛历380年(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傣族人民经过千百万年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435.html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四)_【中医宝典】

...如果把医学史理解为一种纯粹描述史实而不涉及医学发展规律的学科,而把医史学作为研究医学发展规律的学科,那是欠恰当的。以为医学史不是,不带有理论性,而医史学才是学,才是理论性的科学,也是不够恰当的。医学史从来不排斥对医学历史的理论性研讨,相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39.html

中医内科的学习要求与方法_【中医宝典】

...中医内科的发展简史和学习要求与方法,熟悉中医内科疾病发病学要点,掌握中医内科疾病症状要点和治疗学要点。通过各论的学习,了解各系统(章)所属病证的历史沿革,所属病证与西医学相关疾病的关系,熟悉其临床表现及病因病机理论,掌握各病证的定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093.html

民国期间广东《杏林医学月报》核心作者简介_【中医宝典】

...关键词:民国 广东 中医 期刊 《杏林医学月报》 作者 摘要: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出版的《杏林医学月报》,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为民国时期广东中医刊物出版时间较长、出版期数最多者,也是现今广州市内保存最完整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04.html

本草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后,医家用药,有所遵循,因而在药物学方面,有长足的进步。三国时代,有不少医家,都对该书进行研究注释。加以发挥,并不断增入药物新品种,使本草的内容更加丰富。又经历两晋大约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不同经验的积累和各家意见的...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27.htm

医学气功就是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是技能性知识,不仅强调了气功修炼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将其与理论性的知识区分开来,还区别开了气功与宗教,因为技能性知识靠熟练去掌握,宗教则需要由信仰而进入。 医学气功是医学与气功的交叉学科。由于“医学”在前,“气功”在后,故首先以“医学”限定...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395.html

康复医学_《康复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残留功能,恢复其生活能力,工作能力以重新回归社会。康复医学是由理疗,物理医学逐渐发展形成一门新学科。由于传统上在疾病的诊断,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及其有关治疗中,物理因子及物理疗法一直为主要手段,所以康复医学的英文表达以物理为词根,...

http://qihuangzhishu.com/1007/4.htm

《脉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脉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脉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67.htm

《脉辑要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著作。三卷。清·廖平评。刊于1853年。本书对《脉辑要》有“不背古而最实用”的好评,又有“不以脉定病与两手分六脏腑之诊”的批评。评述部分能结合临床,颇有个人识见。本书还将27脉的次序重新排列。现有《六译馆医学丛书》本、《中国医学大成...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32.htm

中医文献数字化研究室成立_【中医宝典】

...本报讯(记者秦秋)我国第一个专事研究中医古文献数字化问题的研究室,日前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成立。该研究室的目标是,利用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将全部中医药古代文献数字信息化,最终形成思想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4128.html

共找到63,20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