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关上脉滑而大小不匀是为病方欲进,不出一二日,复欲发动,其人欲多饮,饮即注利,如利止者生,不止者死;关上脉紧而滑者蛔动。 《脉经》:“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关上脉滑而大小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3.html

缓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 《脉经》:“寸口脉缓,皮肤不仁,风寒在肌肉,关脉缓,其人不欲食,此胃气不调,脾气不足。尺脉缓,脚弱下舯,小便难,有余沥...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4.html

结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古今医统》:浮结四肢浮肿,沉结大便下红,一结一升,再结二升,浮沉结而侵内,多阴步阴为蛊,伤寒结代心悸虚故。 《诊家枢要》:“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 《医学人门》:“结浮寒邪滞经结,结沉痰饮瘀血基。” 《古今医统》:“浮结四肢...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8.html

芤脉之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之脉主出血之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之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之危候。 《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2.html

牢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家枢要》:牢为里实表虚,关中气促为劳伤痿极,大抵其脉近乎无胃气者,故诸家皆为危殆之脉,亦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脉经》:“关脉牢,脾胃气塞,盛热即腹满响响。尺脉牢,腹满,阴中急。” 《脉诀》:“牢者阴也,主骨间疼痛,气居于表。”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4.html

脉象要素及图述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因此,学习诊脉要多练指感。通过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至数、力量和形态等方面,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指感。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辨识主要依靠手指的感觉,因此,...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9.html

脉诊法之其他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之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 一、足三脉 足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9.html

脉诊方法和注意事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在特殊情况下应随时随地诊察病人,又不必拘泥于这些条件。 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诊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0.html

脉诊要领之六字诀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家枢要》提出:“察脉须识上下来去至止六字。上者为阳,来者为阳,至者为阳;下者为阴,去者为阴,止者为阴。上者自尺部上于寸口,阳生于阴也;下者自寸口下于尺部,阴生于阳也。 来者自骨肉之分,出于皮肤之际,气之升也;去者自皮肤之际,还于骨肉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2.html

脉诊指法之运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指法是对诊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的总结。可以说,前人丰富的诊脉经验,都凝集在指法之中了。历代有关指法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1、举按举按是脉诊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8.html

共找到4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