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关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脉学名词。指一种生理性变异的脉位。指桡动脉行于腕关节的背侧。故切脉位置也相应在寸口的背面。有同时见于两手,或独见一手的。《三指禅》:“间有脉不行于寸口,由肺列缺穴,斜刺臂侧,入大肠阳溪穴,而上食指者,名曰反关。”...

http://qihuangzhishu.com/168/261.htm

洪金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玉文。金川(今浙江)人。纂《医方一盘珠》十卷(1749年),论述运气、经络、脏腑及外感、内科杂病、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等内容。治病因症切脉,因脉立方、因方辨药,投剂无不效。另撰《盘珠集胎产全集》(1749年刊行)。...

http://qihuangzhishu.com/169/350.htm

什么是切诊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00.html

诊脉要诀_《诊家正眼》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切脉之道,贵于精诚,嫌其扰乱,故必心虚而无他想,身静而不言动,然后可以察脉之微而不失病情也。保者,不失也。若躁动不安,瞻视不定,轻言谈笑,乱说是非,不惟不能得脉中之巧,适足为旁观者鄙且笑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01/45.htm

按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切脉指法。用重指力按脉,以求沉伏之脉象。《诊家枢要》:“重手取之曰按。”②用手触摸诊断法。《灵枢·经水》:“审切循扪按,视其寒热盛衰而调之。”③按压。《素问·针解》:“邪胜则虚之,出针勿按。”④按摩疗法。参按摩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6/52.htm

金钧(1657-1746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字上陶,号沙南。祖籍云间(今上海松江),后迁居浙江嘉善。精医术。族有贫乏者,时予周济。每天启户,病者鳞集,依入门先后为切脉诊治之序,多应手而愈。撰有《素灵广注》、《汤头歌括》、《医按日抄》,分授弟子。弟子俞震继其术,医名过其师。...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78.htm

马嗣明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南北朝时期医家。河南野王(今河南沁阳)人。精研古代《本草》、《素问》、《明堂》等书,善切脉,可以决生死,常自炼药石以疗外证。其炼石法系烧石令赤,再浸入醋中,取其醋中屑,暴干捣筛,以之和醋涂疮上,甚效。又善针灸。曾入隋任药藏监,卒于隋。...

http://qihuangzhishu.com/191/2045.htm

耶律庶成(?-约1063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辽代医家。契丹族。字喜隐,小字陈六。精通辽、汉文字,尤工于诗,兼通医药。重熙初年(1032年)补牌印郎君,官至枢密直学士。时契丹尚缺专门医药卫生设置和医籍,医人少知切脉审药,奉辽兴宗之命,译中医书成契丹文,对沟通汉族与契丹族医药知识交流...

http://qihuangzhishu.com/195/2825.htm

《行医八事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以利论述。辑入《檀几丛书·二集》中。现存初刻本、抄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5/625.htm

《行医八事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论著作。一卷。清·丁雄飞撰,刊于1695年。丁氏总结诊治疾病,不外乎地、时、望、闻、问、切、论、订(即审风土、按时令、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理、论治法、订药物)八事,遂作图式,以利论述。辑入《檀几丛书·二集》中。现存初刻本、抄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108.htm

共找到1,3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