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内伤外感之别。此处所指血热主要为内伤杂。在外感热病辨证中,有热入血分的“血分证”亦是指血热。但于此处所指的血热在概念上完全不同。外感热病之血热,详见“卫气营血辨证”。(四)血寒证血寒证,是指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所表现的征候。常由感受...

http://qihuangzhishu.com/92/63.htm

小儿夏治怎样穴位贴敷_【中医宝典】

...□ 韩新民 江苏省中医院 夏治是中医学中一种特殊的治疗方法,现今应用广泛,在小儿诸多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用机制 一般认为中药穴位贴敷的作用机制是药物的透皮吸收发挥作用与剌激经络穴位对人体发生调节的双重效应。中药穴位贴敷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371.html

辨证_《中医眼科备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审视瑶函·识辨症详明金玉赋》)按:前条论述眼部识症的重要性,后条论述眼病辨证的方法。辨证首先要识症,辨证是识症的高级阶段。症状和体征的搜集,来自详细的问诊和检查。中医眼科辨证的基础是整体观点,根据这一原理,产生了许多辨证方法,如五轮...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8-3.html

中医辨证慢性荨麻疹_皮肤病荨麻疹_【中医宝典】

...称为“瘾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以突然发作、皮肤出现鲜红色或苍白色风团、痒而不痛、时隐时现、消退后不留痕迹为特征。本病多发生于春季节,病史长短不一易反复发作,一般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本病病因复杂,现代医学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pifubing/b21653.html

三焦辨证及其传变_【中医宝典】

...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吴瑭(吴鞠通)在《内经》及叶桂等医家论述的基础上,根据外感温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的一种辨证方法。三焦辨证根据温热之邪侵犯人体,导致三焦所属脏腑经络产生病理变化所出现的临床表现,把外威温热的一般过程,划分为三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13.html

六经辨证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感(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外感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当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51.htm

用经方应讲求整体辨证_【中医宝典】

...等对症治疗后,热势减退,呈低热状态,晨起干呕明显,伴有咽痛、口干渴、饮水较多。他医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是不够的,和解少阳的过程中,必须兼清阳明里热,方能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比如,一般的大夫,都知道“咽之不下,咳之不出”之痰气互结型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17.html

肝与胆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四证的机,常可互相转化,如肝气久郁,可以化火;肝火上炎,火热炽盛,可以灼烁肝阴;肝阴不足,可致肝阳上亢;而肝阳亢盛又可化火伤阴。所以在辨证上既要掌握其各自特征,又要分析其内在联系,才能作出准确判断。小结 肝气郁结、...

http://qihuangzhishu.com/92/67.htm

症状反应是经方辨证的主要依据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冯世纶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经方辨证论治起源于神农时代的用药、方证经验总结,基础理论是八纲,经历代用药、方证经验的积累,大约在汉代,认识到位不但有表证和里证的不同,还有半表半里的不同,因而由八纲发展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 ●经方辨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052.html

发于阳_辨证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泛指体表阳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部位在表。六经辨证中辨别阳证的基本原则,即病人发热而出现恶寒,是属于阳经的病变。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ngfayuyang-23.html

共找到171,90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