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肝受寒邪所致的病证。《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肝中寒之状,其人洒洒恶寒,翕翕发热,熏然面赤,(执^水)(执^水)...
...综合性医书。又名《医圣心源》。十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歧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因以为名。卷一天人解,阐述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精、气、血、营卫...
...表历第七 盖谱之建名,起于周代;一作“氏”。表之所作,因谱象形。故桓君山有云:“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邪通“斜”。上,并效周谱。”此其证欤? 夫以表为文,用述时事,施彼谱牒,旧本作“历”容或可取,载诸史传,未见其宜。何则?《易》以六爻穷...
...发背痈疽者,该三因而有之。论云∶痈疽瘰 ,不问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经》亦云∶气宿于经络,与血俱涩而不行,壅结为痈疽。不言热之所作而后成痈者,此乃因喜怒忧思有所郁而成也。又论云∶身有热,被风冷搏之,血脉凝泣不行,热气壅结而成;亦有阴虚...
...酒疸心中热欲呕,吐之即愈方。取《千金翼》苦参散吐良。在上通身黄部中七味者是也。又肉疸,饮少小便多,白如泔色,得之从酒。寒水石散方。寒水石(五分) 白石脂(五分) 栝蒌(五分) 菟丝子(三分酒渍) 知母(三分)桂心(三分)上六味,捣筛,麦粥服...
...《金匮要略》,张仲景论杂病之书,晋·王叔和编为二十五篇,二百六十二方,为医杂病之祖本。国朝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二十四卷,较之元人朱丹溪《金匮钩玄》,似较明晓。下至赵良《集注》,以及李文今、程林、魏荔彤、尤怡、周扬俊、沈明宗、高世栻、...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仲景在杂病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之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的...
...其初,一从其后也。当时以十六卷文繁而有删本二∶其一,就原书逐篇删存要略,并为三卷,题曰《金匮玉函要略方》,后为仁宗时王洙所得;其一,就原书删杂病以下等卷,存脉法、六经及治法、诸可不可等十卷,题曰《伤寒论》,而削“杂病”二字,即今本《伤寒论》...
...送给我五本。我觉得这团体是共产青年主持的,因为其中有“坚如”,“三石”等署名,该是毕磊〔11〕,通信处也是他。他还曾将十来本《少年先锋》〔12〕送给我,而这刊物里面则分明是共产青年所作的东西。果然,毕磊君大约确是共产党,于四月十八日从...
...其他医书可看不可看也。多集方书,始于唐王焘《外台秘要》。其方往往不合时宜,如茯苓饮一方,可以古今通用者甚少,故曰可看不可看也。医书之不能无疑者,莫如扁鹊之《难经》。扁鹊,渤海郡人也,姓秦氏,字越人,所居地为卢,故又曰卢医。《史记》称其遇长桑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