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初产时不可因爱憎而动气。皆能致病。不可独宿。恐致虚惊。不可刮舌。恐伤心气。不可刷牙。恐致血逆。须气血平复。方可治事。犯时微若秋毫。成病重如山岳。可不戒哉。夫产后血晕。其由有三。有用心使力而晕者。有下血多而晕者。有下血少而晕者。其晕虽同其...
...。宜养心汤、益荣汤。心气虚耗亦然。宜茯苓汤。产后乍见鬼神。由血虚之极。败血攻冲。邪淫于心。胡言乱语。如见鬼祟。非风邪也。宜调经散、妙香散。产后气喘急。下血过多。荣血暴竭。气无所主。独发于肺。故令喘。此孤阳绝阴。难治。若败血停滞。上朝于肺。而...
...菖蒲酒三主治产后崩中不止,下血。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配方】菖蒲一两半。 【制法】上细剉,以酒二盏,煮取一盏,去滓。 【主治】治产后崩中不止,下血。 【用法】分温三服,食前。 说明:与《普济方》(注出《太平圣惠方》)同。...
...处方:当归20克,熟地15克,川芎10克,白芍20克,桃仁10克,炮姜10克,山药15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大枣6枚。 产后腹痛多因产后血亏气虚,运行无力,血行不畅所致;或产后正气虚弱,寒邪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
...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粥饮下二十丸。日午夜卧再服。加四十丸。治产后虚冷、下血,昼夜无度,及恶露不绝,龙骨丸方龙骨(细研四两) 干姜(炮) 甘草(炙) 桂(去粗皮各二两)上四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早晨日午晚间各...
...能保命护身,回生起死,其功不能尽述。回生丹,治产后诸症。凡产后三日,血气未定,还走五脏,奔充于肝,血晕,起止不得,眼见黑花,以滚水调服即愈。或产后七日,血气未定,因食物与血结聚胸中,口干心闷烦渴,滚汤下。或产后虚羸,血入于心肺,热入于脾胃,寒热...
...妇人产后,如无他症,不必服药,三日之内,但以荆芥炭、益母草、砂糖煎汤,频频与饮,使恶露下尽,自无血晕腹疼之患。切不可饮酒及鸡子牛羊猪肉之类。须以白粥干菜调理,或松江淡鲞蒸熟食之。半月方可食鲜肉,渐渐加增,才免阳盛阴虚之患。若去血过多,恶露...
...[配方] 生地黄100克,生姜汁10毫升,白酒200毫升。 [制法] 先将生地取什煎三五沸,次人生姜汁并白酒煎沸,备用。 [功用] 清热凉血、逐瘀调中。 [主治] 产后血晕,及辟风除血,服紫场后,便宜服。 [用法] 口服。每次先服紫汤(...
...多下方。川牛膝 大黄(各二两) 牡丹皮 当归(各一两半) 芍药 蒲黄 桂心(各一两)上为末,以生地黄汁调酒服方寸匕,日二服,血下愈。没药丸 治产后恶露方行,而忽然断绝,骤作寒热,脐腹百脉,皆痛如锥刺非常,此由冷热不调,或思虑动作,气所拥遏,...
...寒;芍药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养血温中,祛寒止痛之效。二、血瘀型主要证候:产后小腹疼痛拒按,得热痛减,恶器量少,色紫黯,夹有血块,块下痛减,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淡黯,脉沉紧或沉弦。证候分析:产后血室正开,百脉空虚,风寒乘虚而入,血为寒凝...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