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之五脏情志论_心理保健_【中医宝典】

...五脏情志论是在“形神合一论”及“心主神明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情志与内脏相关及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这一理论具体体现了中医心理学的心理生理统一观,阐明了情志活动具有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xinlibaojian/a1211.html

五脏别论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异于寻常也。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名曰传化之腑。此受五脏浊气,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使,使道也。十二脏相使论:使道闭塞而不通,即此。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8-2.html

五脏互根篇_《外经微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阴也。舌屈心而知味,味属土,是舌有脾之阴也。目有五轮,通贯五脏,脑属肾,各会诸体,是耳与脑有五脏之阴也。大肠俞在脊十六椎旁,胃俞在脊十二椎旁,小肠俞在背第十八椎,胆俞在脊十椎旁,膀胱俞在中膂第二十椎,三焦俞在肾俞之上脊第十三椎之旁,包络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waijingweiyan/162-8-8.html

整体望诊_《中医诊断学》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狭义的神,乃指人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望神应包括这两方面的内容。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一种机能,是五脏所生之外荣。望神可以了解五脏精气的盛衰和病情轻重与预后。望神应重点观察病人的精神、意识、面目表情、形体动作、反应能力等尤应重视眼神...

http://qihuangzhishu.com/92/9.htm

补益五脏先调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脾、肺、肾。《黄帝内经》关于五脏的比喻非常形象,心就像君王,肝就像将军,肺就像宰相。将军或宰相出问题了,都会影响到君王的决策。如果单是将军出问题了,对宰相的影响却很小。唯一不能出问题的就是君王,君王要是“龙颜大怒”了,将军、宰相的日子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66.html

补益五脏先调心_养生基础_【中医宝典】

...心脏掌控人的情绪。所以,心绪必须先稳定、平和下来,这样人才会长命百岁。 《黄帝内经》讲:“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意思是说,如果心里不平静,人体所有的脏腑就会陷入危险之中。 心为五脏之主,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现实生活,任何一种不良情绪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978.html

五脏生克说_《医碥》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脏生克,须实从气机病情讲明,若徒作五行套语,茫然不知的,实多致错误。今略着其概如左。饮食入胃,脾为营运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气亲上也。)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bian/603-8-6.html

五味过量伤五脏_【中医宝典】

...中医认为,咸、甜、酸、苦、辣各有其特殊的作用。五味适量,对五脏有补益作用,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但是如果五味过量,就会打乱人体平衡,损伤脏器,招致疾病。《彭祖摄生养性论》说:“五味不得偏耽,酸多伤脾,苦多伤肺,辛多伤...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814.html

五脏见证_《证治准绳·幼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钱〕五脏各有一证 肝脏水 肺脏脓 心脏 脾脏疹 归肾变黑。〔海〕肝脏水 色或青,肺脏脓 色或白,脾脏疹或如麸糠色,心脏 其色赤,变归肾则色黑矣,此五色。凡痘疹,一色者善,或二色三色相合而作者凶。第一大小不等小儿在胎十月,食五脏秽血,生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kezhengzhizhunsheng/494-9-6.html

呼吸运动与五脏调节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所以五脏任何一脏的功能异常,均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故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

http://qihuangzhishu.com/44/38.htm

共找到315,2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