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喻昌喻昌(1585~1664)字嘉言,江西新建(古称西昌)人,晚号西昌老人。崇祯三年(1630)以副榜贡生入都。曾上书欲有所为,不见纳,削发为僧。不久又复蓄发,游于江南。晚年潜心著述,开堂讲授医学,精研医理,尤精《伤寒论》。平生妙治...
...考试制度,学制也长达五年,严格要求“背诵诠释”,都已经达到高级人才的程度。教学由曼巴堪布(医学教授)承担,通过答辩考试及格者,给予曼然巴(类似医学博士)学位。可见这个时期的医学教育是很成功的。(五)蒙药与方剂蒙医在十八世纪以前就积累了相当丰富的...
...(地、水、火、风)、“医方明”(为佛教五因明之一)等名词和内容。《开元释教录》记载:“东汉之末,安世高医术有名,译经传入印度之医。”另外,黄支国(即南印度罗毗荼国)国王曾派遣使臣来汉朝献犀角等。据越南史书记载在公元前257年,中国医生崔伟曾...
...学士后医学及学士后中医学系为五年。香港医药发展概况一、五十年来中西医在香港的消长自从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明以后,西医有了一种新武器,中医在内科领域所拥有的优势已大不如前。西医出身的张公让先生,1960年5月间曾在《中国新医药》第五十...
...名,成绩八通补翰林医学,六通补抵候。(二)地方州郡医官制州郡也有医官。元丰六年(1083)规定医生数额:京府节镇10人,内小方脉3人,余州7人,小方脉2人,县每万户1至5人,3人以上,小方脉1人,遇有缺,差官于历习方书试义十道,以五通为合格...
...国教会设立学校、医院外,中国公立学校不多,护士学校更是前所未闻,招生也十分困难。1907年美国护土信宝珠(Simpson CE.)来华,她是发起成立中华护士会的第一人。她写了一封公开信,主张应该用新的方法来培养护士,使中国人逐渐认识到护理是...
...“诊籍”、《治百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等是这一时期与内科杂病有关的重要医学文献,尤其后者对内科杂病的理论认识与诊治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在内科杂病方面垂范后世的经典之作。(一)淳于意“诊籍”中的内科杂病病案西汉初...
...的重视都对医学发展和进步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隋唐医学发展的特点:一、隋唐时期特别是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医药文化也绚丽纷呈,医药学思维活跃,内外交流频繁,出现空前昌盛的局面。以前只以局部地区或医学个人经验从事医疗实践和著述活动...
...保健医疗。翌年,荷兰人又在赤嵌(今台南市一带)建立市衔、名普罗民遮,将中国人迁往该地,建民居住,并建立仓库与医院。西班牙人窍据台湾仅16年(1626~1642),在此期间,天主教神父在传教的同时,以医学作为接近原居民的工具,为当地人治疗疟疾...
...附经脉经穴图。卷2为骑竹马法等各家取穴方法。卷3为煮针、火针、温针、拆针、晕针、补泻手法、刺法、灸法等。卷4为十四经穴欧等63则歌赋。末附针灸治疗问答。五、《古今医统大全》《古今医统大全》又名《医统大全》,系医学全书,徐春甫辑。书成于嘉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