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要诀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变化之情矣。天有五气,食人入鼻,藏于五脏,上华颐。肝青心赤,脾脏色黄,肺白肾黑,五脏之常。【注】此明色之本原出于天,征乎人,五脏不病常色之诊法也。天以风、暑、湿、燥、寒之五气食人,从鼻而入。风气入肝,暑气入心,湿气入脾,燥气入肺,寒气入肾...

http://qihuangzhishu.com/337/665.htm

冷冻疗法治中风效果佳_神经内科中风_【中医宝典】

...辩证中医中医诊断中医诊法中医临床内科外科男科男性保健妇科中医美容 ...

http://zhongyibaodian.com/neike-2/b17425.html

心得_【中医宝典】

...假脉。” 盖肝主疏泄,敷布阳气,倘肝气阻遏,阳气不能布于四末,而肢冷,而冻伤。此脉右弦细左微,正是肝气阻遏,阳气郁于中之脉象。12月复诊,虽气温一降再降,而手足温,两手寸关皆现浮滑带数之脉,阳气畅达无碍矣。 二、脉易学而难精 脉中医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796.html

现代病名的诊断及辨证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尚轻,预后较好,病理可较延长,死期不甚迫促等等,当然亦可能是在中医尚可设法治疗的范围之内。总言之在绝证上中医诊法包括脉法亦是有意义的,并且在某些方面例如在中医治疗上看,脉等方法是可以匡现代方法之不逮的。 中医的治疗是辨证论治,又限于过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17.html

世界最早舌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_【中医宝典】

...世界最早舌专著——《中医诊断学认为人体重要脏器的疾病,均可在舌头上有所反应,可以通过舌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转归的道理相合。正因为中医很重要,所以世界上不少国家正在深入研究,他们通过舌萤光检查、舌印检查、舌的病理切片检查、舌的活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3.html

对四发展的展望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对症状的观察和描述细致人微。如望诊中“审神气的存亡,可知病的死生;察色的泽天,形态的常变,可别病的轻重浅深(中医诊断学讲义);对于面色的望诊,舌以及耳、鼻、口唇、牙齿和小儿指纹的望诊,是十分细致的,是其他医学所不及的。 几千年来,祖国...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8.html

第五章第七节壮医理论的初步形成及壮医著作的出现_【中医宝典】

...,这些诊法均具有壮医特色(具体内容见第六章第四节)。 治疗方面,壮医有内治法和外治法两大类,内治法既有对症治疗,亦有对因治疗。其特点是,以辨病为主,用药简便,专病专方。壮医在治疗方面的特点是外治法丰富多彩,几乎所有的病证都可采用外治法,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15.html

中医理应继承和发扬_【中医宝典】

...□ 朱国喜 河北省叶县北大街卫生所 中医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临床应用源于《中医诊断学中切诊内容之一,是中华传统医学之的瑰宝,应当继承和发扬。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21.html

中医四大经典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病症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作了具体的论述,为后世的临床各科发展奠定了基础。 诊法学说:《内经》诊法的主要内容为望、闻、问、切,尤详于脉,而且强调“四”合参,为中医诊法的渊薮。治则治法学说:提出了治未病、治病求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56.html

发展中医诊疗设备迫在眉睫_【中医宝典】

...设备迫在眉睫,如果我们再继续低水平重复,中医诊疗设备,这个本应成为中医自主知识产权有效载体的优势领域,将有可能为他人所用。 他以舌仪举例说,韩国十分重视韩医发展,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进行诊疗设备研制。其舌仪目前已走进家庭,人们早上起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3116.html

共找到404,55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