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医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贯砭》(1767)、《兰台轨范》(1764)《慎疾刍言》(1767)等,均能一扫成见,另树一帜,实中医史上千百年独见医学评论大家。又著《难经经释》(1727),《神农本草经百种录》(1736)、《伤寒类方》(1759)《内经诠释》、《...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9.html

中医七大流派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流派,成为祖国医学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链条与脉络,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医发展、演变、日臻完善的轨迹。至于历史上的众多医家,其中包括那些名垂青史的历代名医,技艺高超,著述颇丰,但未有明显的学派倾向,亦不失为医界星空的一颗颗璀璨明星。 中医流派是历史...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84.html

京城四大名萧龙友_中医文化医典故_【中医宝典】

...1928年辞官行医,以为业,并以为隐,自署为“隐”,自号“息翁”。 1942年,孙中山先生病重,难以饮咽,便请他诊治。他认为病根在肝,已然呈现病入膏肓态,非药为可,故即使众人相求,亦不开方。孙中山先生病逝后经过病理检查,果然死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61.html

县市级医院发展之我见_【中医宝典】

...落实到实处 县市级中医院作为基层的中医药服务机构,由于历史的客观原因,大多数发展举步维艰,在医疗市场竞争处于不利的境地,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 一是要逐步增加投入,重点支持县市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80.html

一个残疾中医师的自白_【中医宝典】

...又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济世。不然少有不杀人者,是以药饵为刀刃也。吾死,子孙慎勿轻言。”这是他对后来从医者的谆谆告诫,也是笔者极为欣赏的一段话。 最后,笔者谨向中医同道初学医者推荐两本书:《中医战略》(贾谦等著,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4184.html

明代中外医学交流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医治太祖皇后难产,使母子平安,赐封安国公。1378年回日本,带去一批中医书籍铜人形图,丹波元简认为,此铜人图是元代仿天圣铜人而复制者。这是第一具铜人传日,对推动日本针灸学发展影响甚大。 田代三喜(1465~1537)23岁入明,时日僧月湖...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8.html

医圣张仲景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 他是处在动乱的东汉末年,连年混战,“民弃农业”,都市田庄多成荒野,人民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各地连续爆发瘟疫,尤其是洛阳、南阳,会稽(...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0.html

废除不该成为讨论话题_【中医宝典】

...不久前,来自全球的500多位医药界人士在广州某次论坛上共同发表了《中医药发展宣言》,表示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废除、排斥、歧视中医药的言行。与此同时,“反伪斗士”方舟子频频走上电视屏幕,提出“废验药”。一时间,中医存废之争再次成为社会热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607.html

《中国医学通史简编》的编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对此意见分歧、见仁见智,往往使人莫衷一是,无论是巫源说、动物本能说、圣贤创说等等。均不无道理,但又各有偏颇,通过综合分析,本书在编写主张以实践为主体的多源综合说,其间有一个内在的逻辑发展过程,人类医疗活动的历史比巫出现要早,所以单纯强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189.html

药物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石英、紫石英属。这项药物分类方法和现代药物学的分类方法颇为相似,(一说“十利”的分类方法是北齐徐之才所创)对临床上起了直接指导作用,故为后世医家所乐于采用。 (四)药物炮制制剂理论的发展 甄权所著《药性论》,补充了许多有关药物炮制制剂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21.html

共找到704,07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