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一门艺术_【中医宝典】

...,正像晋代名家王叔和所说那样:“脉理精微,其体(指脉象)难辨,弦、紧、浮、芤(用四种脉来指代所有脉象),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况有数候俱见(同现),异病同脉者乎!”中医四诊之中,惟诊脉最难。没有千万次实践,是很难掌握。你...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281.html

六腑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六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腑一般是指腹腔中那些中空有腔器官,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功能,所谓“传化物而不藏”。中西医论述六腑功能,大体上还是一致,但也有些不同之处,例如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所独有;又如中医所说六腑...

http://qihuangzhishu.com/109/128.htm

一病必有一主方 一方必有一主药——评《专科专病特色方药丛书》_【中医宝典】

...□ 陈士奎 200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了发展中医“三名工程”,即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后“专科专病”一词,在中医界可谓炙手可热。从中央到地方,广开言路,各地积极探索专科专病建设之经验。为此由湖南中医药大学蔡光先教授任总主编,何清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04.html

中医解开出汗背后秘密_中医疗法特色疗法_【中医宝典】

...最近,网上流传一则“中医汗帖”,称身上不同部位出汗,说明有不同体质问题,比如额头多汗-肝阳上亢;鼻头出汗-肺气不足;胸口出汗-脾胃失和。这些说法看起来很有道理,引起了众多网友关注并纷纷转发。就此,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中医专家,专家称,单凭...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515.html

脾胃_《医述》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矣。如虚热者,服寒凉之药,而热反盛,何也?《经》曰∶服寒而反热者奈何?岐伯曰∶不味旺,是以反也。胃气实者,虽有病不攻自愈。故中医用药,亦常效焉。观夫藜藿常病不药自愈可知矣。故云∶治病不察脾胃之虚实,不足以为太医。(《见闻录》)脉候脾气伤者,...

http://qihuangzhishu.com/472/225.htm

常练舌功却病延年_【中医宝典】

...附着于口腔底、下颌和舌骨。它是由很多纵横交错横纹肌组成一个肌性器官。正如《灵枢》所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中医一般将整个舌体分为四个部位: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舌两边),它主要功能是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等。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953.html

蔡小荪_五、寓防于治 长调脾胃安未病之地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蔡师治病重视脾胃观点,源于家传,并深受许叔微、李东垣、薛立斋等医家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五脏六腑非脾胃之气不能滋养,气血津液非脾胃之气不能生化,故东垣奉“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立斋尊“胃为五脏之本源,人身之根蒂”也。蔡师亦...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aixiaosun/566-3-5.html

徐景藩_【中医宝典】

...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顾问,擅治脾胃病等中医疑难杂症。 1927年出生徐景藩从小就生长在江苏省吴江县一个中医世家,他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中医,1940年徐景藩小学刚毕业就开始随父亲徐省三学习中医。四年后他又拜入当地脾胃病名医朱春庐门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651.html

八宝瑞生丸_脾胃病症中成药_【中医宝典】

...肉桂、山楂、香附(醋制)、甘草、六神曲。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黑色大蜜丸;气芳香,味苦辛微甜。 【功能主治】散寒化湿,理气消食。用于脾胃寒湿,脘腹胀满,食积气滞,寒疝腹痛等。 【用法用量】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chengyao/a7009.html

惟慧者之心悟之——表证内涵初探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也就是说,见到脉浮和恶寒即可初步判断为表证。但是,表证并不全部表现为脉浮和恶寒,见不到脉浮、恶寒并不意味着一定不是表证。正像俗语所说“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这句话通常是符合临床,但倒过来说“有一分表证,便有一分恶寒”就不正确了。 清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958.html

共找到1,048,2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