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结节 3.辨痛 4.辨痒 5.辨脓 6.辨溃疡 7.辨出血 第五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治法 细目一治法 要点 1.外科消、托、补三大的应用与内涵 2.清热、和营、内托法的代表方剂应用 细目二外治法 要点 1.膏药、油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5.html

中医词典拼音Q第三篇_《中医词典》n~o~p~q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完谷不化。《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清宫即清心包之热邪。与清心同。见清心条。清肝泻火即泻肺。详该条。清法治疗学术语。系之一。又称清热。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热以寒”,“温者清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5/192-4-3.html

中医高血压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最常用的是以脏腑、纲、病因、病机、病名相互结合的分型方式。目前较为统一的观点是,病之本为阴阳失调,病之标为内生之风、痰、瘀血。临床上将其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阴阳两虚型4个证型和...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728.html

中西医结合痰多_【中医宝典】

...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停凝结成痰。 一、中医辨证痰多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玉竹15克。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881.html

陈健民_证经验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血液高粘血栓栓塞则是西医对中风、心肌梗塞发病的二个重要病因与病理,而中医认为气血逆拂是心绞痛中风的主要病机。目前临床使用已廿余年的中药丹参即是这中西医结合的产物,至今不衰。鉴于卅余年以活血化瘀改善癌症血液高粘状态取得有效经验。对同时...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jianmin/469-2-2.html

钱伯文_化瘀五的临床运用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出处中医杂志1985;(8)22摘要一、化瘀化痰瘀为血滞所成,痰为津液所化。津血同源,故津血为病,则有可能痰瘀并结。尤其病有zheng块、病久不愈、瘤疾顽症,多有痰瘀并结情况。《灵枢·百病始生》云“汁沫与血相搏,则并合凝聚不得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qianbowen/476-8-3.html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_拔罐养生_【中医宝典】

...拔罐养生常用方法主要有增加活力、祛除浊气、疏通经络等。 一、增加活力 取穴劳宫、涌泉、三阴交、足三里 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具有振奋阳气,清心泻火,宽胸利气,增加活力的功能,配合涌泉、三阴交、...

http://zhongyibaodian.com/baguan/a12898.html

中医治之补益_【中医宝典】

...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方法。包括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常用的治疗大法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以上,根据临床病证的具体情况,可单用、亦可两法或多互相配合使用,总之以病情需要为原则。如表证兼里证者,常规治法是先解表后里,倘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936.html

治法_《中医外科学》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发挥,根据外科疾病发展过程中一般分为初起、成脓、溃后三个阶段,立出消、托、补三个总的治疗法则,然后循此治则运用具体的治疗方法,如解表、清热、和营等。一、三法则(一)消法是指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以消散,是一切肿疡初起的...

http://qihuangzhishu.com/80/18.htm

中医词典拼音K第三篇_《中医词典》k~l~m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凉燥表证的方法。《素问·至真要大论》“燥淫于以苦温,佐以甘辛。”常用药物有杏仁、陈皮、苏叶、半夏、枳壳、前胡、桔梗等,方如杏苏散。苦胜辛苦与辛五行相克,故苦味能抑制辛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辛伤皮毛,苦胜辛。”王冰注“苦,火...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4/191-1-3.html

共找到770,84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