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脉真的是怀孕了吗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娠以后,出现“滑脉”,即往来流利,如盘中走珠。一般在停经后的四十五天左右即可出现。妊娠可出现滑脉,但滑脉不一定都是妊娠。 看电视时,古时候的郎中总是打打脉,然后抚须告诉姑娘:你有喜了! 现在就算看中医妇科,也仍要验HCG、B超什么的,才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1.html

中医脉象革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革脉是属于具有复合因素的脉象,它是芤、弦两脉的合体脉,既具有弦的张力又有中空的情况,所以古人说是“如按鼓皮”等。 革脉的名称出现得较早,但在《内经》上提到的革并不是后来所说的革脉,《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浑浑革至如涌泉,……”按此处革...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0.html

诊断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中医诊断学到了清代,在各科专著中均有新的见解,如薛己外科、夏禹铸儿科等,就一般而论,则于以下诸方面尤见长足进步。首先是舌诊。清初康熙七年(1668),名医张璐之子张登著成《伤寒舌鉴》一书,可谓是舌诊史上的重大发展。此书以十六世纪下半叶申斗...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81.htm

病案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科学价值。这样的病案,能在医疗、教学、科研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正确地书写病案,是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中医病案的沿革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对临床诊疗作了如实的记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西汉名医淳于意治疗的25个病案,是我国现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5-2.html

中医脉象涩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往往质疑,或再为曲解,粗浅者甚至以指下难名为口实,根本不能掌握,这些问题的来源最早在于《脉经》。《脉经》上解释涩脉说:“细而迟,往来难且散,或一止复来。一曰浮而短,一日短而止。”除去往来难以外,其他解释几乎都有问题。因为一种脉象的形成要有它...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1.html

施杞_二、精于辨证,善于调治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口气味较重,多属肝胃不和,湿热内蕴。重视听声音,是伤科临床中的基本技能,不仅通过听声音,善于辨别损伤部位和性质,是骨折抑或筋伤,还要善于闻其声知其病轻重,体盈亏。问诊十问时,他尤其注意对二便、夜寐、胃纳等的询问。切诊中,施氏突出了摸伤患...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3-2.html

中医脉象散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搏坚而长,其色黄,当病少气,其软而数色不泽者,当病足珩肿,若水状也。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折腰,其软而散者,当病少血,至今不复也。”说明既可以是病脉亦可以是病愈转为正常脉。在季节脉上亦表现出这一点,如《索问·玉机真脏论》中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40.html

脉诊法其他诊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足兰脉是足部的趺阳、太溪、太冲三脉。由于它们在诊断疾病与判断预后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为历代医家所注重。如《脉诀汇辨》认为:足三脉为人生根本所系,临诊之时不可不察。 除了独取寸口诊脉外,脉诊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诊怯。 一、足三脉 足兰...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9.html

学用经方须重视腹诊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胸腹为五脏六腑宫城,阴阳气血发源。若欲知其脏腑,则莫如按胸腹,名曰腹诊。” 参照腹诊经方辨证才准确 秦汉以前医生临证时必诊腹部,就像现在医生临证必诊脉一样。而后世的医生受封建习俗的束缚,临证切诊只诊脉而不切腹,对于腹证只是问问而已,这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4682.html

芤脉相兼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芤脉本主虚候,其相兼脉主病,视其兼脉而定,有虚中更虚者,有虚中夹实者。浮芤脉主出血证,以其芤脉本以浮大中空象,再兼浮者,是大出血后,浮阳外越危候。 《脉经》:“微芤者衄血,尺中微芤,小便血。” 《三因方》:“微芤为衄血。” 《医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52.html

共找到544,9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