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医者治温病,恒用吴又可达原饮,此大谬也。吴氏谓崇祯辛巳,疫气流行,山东、浙江南北两道感者尤多,遂着《瘟疫论》一书。首载达原饮,为治瘟疫初得之方,原非治温病之方也。疫者,天地戾气,其中含有毒菌,遍境传染若役使然,故名为疫。因疫多病热,...
...诊治》、《近视弱视患者必读》、《中医眼科全书》、《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科名家姚和清学术经验集》、《眼底病中医治疗临床研究》等。 名医:姚芳蔚的更多内容... 学术观点 证治经验 •一、葡萄膜炎辨证施治 •二、原发性青光眼的证治 •三、...
...吹喉,可病情反而加重了,又请来几位大夫,胡乱治了一番,竟然全身泛发黄疸而死。吴鞠通当时学医未成,深感锥心疾首,他的境遇竟与汉代张仲景感于宗族数百人死于伤寒而奋力钻研极其相似。吴鞠通发奋读书,精究医术,终成温病大家,是温病学派的最高成就。他曾...
...,在广大百姓的心目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间医家热衷于创办各类中医学校,从而开启了近代针灸教育形式的先河。...
...万古流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年10期34页标题:张仲景守长沙说的商榷出处:新中医 1984年11期46页标题:《千金方》的临床价值----温病治法和制方特色出处:中医杂志 1984年11期4页标题:甘苦由来试后知----论药味繁多复杂的...
...由于近代对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经验不断丰富,治疗方法渐趋多样化,作为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的方剂学也随之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方剂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化,大型方书的继续整理和编纂单方、验方、秘方的汇编整理工作更为突出。不少医家在...
...温病至七、八日,六经已周,其脉忽然浮起,至数不数,且有大意者,宜用辛凉之剂助之达表而汗解。【处方】玄参一两,寸麦冬带心五钱,连翘二钱,菊花二钱,蝉蜕去土足二钱。上药五味,共煎汤一大盅,温服。用玄参者,恐温病日久伤阴分也。有温病多日,六经已周,...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胡××,年五十四岁,于仲秋感受温病兼喉疼证。 【病因】 劳心过度,暗生内热。且日饮牛乳两次作点心,亦能助热,内热上潮,遂觉咽喉不利,至仲秋感受风温,陡觉咽喉作疼。 【证候】 表里俱觉发热,咽喉疼痛,妨碍饮食。心中之热...
...中药制剂与生药炮制两大内容。与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相较而论,中药制药学是近代中医药领域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出现了一批从事制药的专门人才和有见地的制药专著。近代中药制药学的发展有几个明显特点:①倡导改革,吸收新说。②重视传统理论对炮制...
...李明江李明江,男,1929年出生,四川省荥经县人,主任中医师。四川省雅安市首届十大名中医。长期进行肝病、胃病等临床研究,注重临床实践,衷中参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发表《脾病传肝与实脾治肝》论文,研发治肝系列要方。撰写学术论文46篇,先后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