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诊寸口分别说的具体方法,但在内经明显地可以看出对寸口脉的重视,人迎脉口的诊法、尺寸诊法、色脉尺诊法等等,再向前一步就是独诊寸口法了。历史证明内经之后不久难经、仲景就提出并使用了独诊寸口法,到王叔和著脉经独诊寸口法就完成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肿胀之原,内经金匮辨别分悉。但其中节目,隐而未彰。前代诸贤,皆未发明,后人不察,往往以虚肿之法,施之实胀之人,实胀之法,施之虚肿之症。不知肿胀二病,皆有虚实。肿浮于外,病在经络,表也;胀满于,病在肠胃,里也。赖许学士分明四肢肿...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2.htm

夏秋交替最好少思寡欲_【中医宝典】

...夏秋交替时节是各种疾病的多发期。专家提示,中医养生主张人们在这一时节尤应少思寡欲、胸怀宽广、精神乐观,通过调摄人体自身的精气与情志,达到颐养天年的目的。 据中医专家文渊介绍,黄帝内经对这一养生观点早有表述。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630.html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黄帝明堂三卷。又隋之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元孙黄帝明堂三卷,皆足以补之不足。无如今世一字无存,但守内经难经,即各经穴道,尚不能备,何论其他。幸有晋人皇甫士安,当汉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4-0.html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_中医疾病预测_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中医脉诊起源甚早,远在二千多年前先秦时期,脉学就已开始发展,黄帝内经对脉学已有了丰富的记载,包括切脉部位,脉法、脉理、脉象主病等,奠定了脉学的基础。此外,历代名著亦都列有专项论述,难经伤寒杂病论藏经甲乙经、...

http://qihuangzhishu.com/128/128.htm

内经脉法的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以短期。”这虽然有些机械,但可以反映出古人诊脉在时间和至数上是有要求的。至于正常韵脉形在内经亦有所反映,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切脉动静而视...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_中医饮食营养学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记载在当时成书的山海经记载药品116种,其中植物52种,动物61种,矿物3种,其中不少是食疗性质的。书更有许多关于食物治病的记载,“何罗之鱼……食之已痈”、“有鸟焉……名曰青耕,可以御疫”等。黄帝内经对饮食养生和饮食治疗做了较...

http://qihuangzhishu.com/484/10.htm

试论淮南子医学内容_【中医宝典】

...关键词:淮南子 文献研究 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 论药物,首重实践 该书对药物的记载注重实践,从药物采集、炮制及品种鉴别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首先,采集药物要亲口尝试。修务训云:“...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90.html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_金针秘传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十二经明堂偃侧人图十二卷、黄帝明堂三卷。又隋之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十三卷、杨元孙黄帝明堂三卷,皆足以补之不足。无如今世一字无存,但守内经难经,即各经穴道,尚不能备,何论其他。幸有晋人皇甫士安,当汉魏...

http://qihuangzhishu.com/716/2.htm

灵枢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是黄帝内经的一部分。黄帝内经撰成之初,在战国时代可能为黄帝脉书扁鹊脉书等20余种单行本,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父子校书,始由李柱国等校定为黄帝内经十八卷。到东汉初班固撰汉书时,这些医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

http://qihuangzhishu.com/191/876.htm

共找到659,58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