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丛书。共六种,《脉赋、脉诀、真刘三点脉诀》(原题晋·王叔和等撰)、《用药歌诀》(不着撰人)、《药性赋珍珠囊》、《伤寒活人指掌提纲》(元·吴恕撰)、《诸病论》(不着撰人)、《难经》。...
...《难经》注三焦,一则曰∶有名无形,与手厥阴相表里。再则曰∶有名无形,其经属手少阳。词旨极为明白。叔和定《脉经》,因之以立论,可谓善于祖述矣。辨《脉诀》者,不求甚解,以为明有其经,又曰无其形,自相矛盾,为此不经之谈。而有为之原者,《脉诀》...
...故名难经。陈振孙曰。汉志但有扁鹊内外经而已。隋志始有难经。唐志遂题云秦越人。皆不可考。难。当作去声读。李 曰。黄帝八十一难经。卢国秦越人所撰。史记列传曰。扁鹊者。姓秦氏。名越人。扬雄所谓扁鹊卢人是也。假设问答。以释疑难之义。凡八十一篇。故谓之...
...医学丛书。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系作者个人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现存1840年稿本。...
...医学丛书。清·邹汉璜撰于1840年。此系稿本,内容系作者个人对古典医籍的注释和临床经验总结。包括《素灵杂解》、《难经解》、《伤寒卒病论笺》、《伤寒翼》、《金匮要略解》、《寒疫论》、《千金方摘抄》及《疮疡》共八种。现存1840年稿本。...
...刺法用语。与“从荣置气”相对,为针刺补法的要领。《难经·七十六难》:“当补之时,从卫取气”。意指针刺补法,须于浅部候气,并往下按纳。《灵枢·经脉》:“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分布于浅部。此说为《难经》所本。后世刺法,补法用先浅后深,即...
...刺法用语。为针刺补法操作的要领,与泻法“动而伸之”相对。《难经·七十八难》:“得气,因推而内(纳)之,是谓补。”指针刺得气后,将针推进并向下按纳(插)称为补。《灵枢·官能》补法用“微旋而徐推之”,为《难经》所本。后世所称的“紧按慢提”的...
...一个根据古法的脉学理论和临床内容,这里当然亦贯串着卢氏本人的观点和某些方法。全书以内难为中心,兼采仲景之说,自《脉经》以下完全摈斥不取。在方法上卢氏是诡诊与寸口诊法等并列的,然而比较倾向于《难经》的寸口诊法,可惜第二帙之末的第十三则言脉分六部...
...,即今之赤痢、肠红等。近世分下为泄泻,利为痢疾,于是今之痢,异于古之利矣。岂知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难经》与余四泄同称泄,是古之下,赅今之痢。仲景书亦止加“下重”二字以别之,不另立一名。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皆不脱“下”字...
...伤寒著作。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广意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论》全部方剂。是研究《伤寒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