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寡欲,有高尚之志。得风痹,因而学医,习览经方,前臻至妙。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撰为针灸十二卷,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非黄帝书,似出于战国。曰∶人生天地之间,八尺之躯,脏之...

http://qihuangzhishu.com/661/1.htm

附录 得象忘言、得意忘象_周易注

...--王弼对象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路数的新体认 一、引言 自两汉时代起,研究和阐发周易经传成为一种专门之学,即易学。而易学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个基本派别,即象数学派与义理学派(此外尚有一兼综象数与义理的中间派别)。...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465.html

腧穴总论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孔穴”、“穴道”、“穴位”;宋代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则通称“腧穴”。虽然“腧”、“输”、“俞”三者均指腧穴,但在具体应用时却各有所指。腧穴,是对穴位的统称;输穴,是对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的专称;俞穴,专指特定穴中的的背俞穴。人体的腧穴...

http://qihuangzhishu.com/93/6.htm

针灸养生_【中医宝典】

...中国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针灸方法保健强身。在黄帝内经中称掌握针灸保健技术的医生为“上工”,灵枢·逆顺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针灸保健已占有相当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论述了许多针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85.html

叙_针灸神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针灸之法,捷于用药,夫人而知之矣。于医乎,针灸大全针灸大成遍行于世,而搓、循逆顺之法,所谓刮、战、摇、按、摄、弹、搓、搜者,无不明白分晓,令医者一目了然,先明乎此,然后习气上升阳、气下升阴,热中取凉、凉中取热,温多取冷、冷多取温...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shenshu/791-4-0.html

针灸_【中医宝典】

...”砭刺人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灸疗的产生是在火的发现和应用后形成的,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术,其中详细描述了九针的形制,并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558.html

针灸铜人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用铜铸造并刻有针灸穴位的人体模型。宋代我国医学已相当进步,在针灸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王惟一对前人成就的系统整理,他不但总结出针灸专书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而且主持铸造了铜人模型。这个铜人不但可作教学上的模型,还可作考试...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73.htm

易经将促进中国未来科学的发展——与杨振宁教授商榷_【中医宝典】

...九章算术,天文学有张衡的灵宪,医学上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皇甫谧的针灸理论,农学上有汜胜之农书,还有许多发明创造,不必一一列举,此时中国在科学技术上领先于世界。 易学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是在两宋与金元时期,当时出现了濂、洛、关、蜀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69.html

针灸知识_中医针灸_【中医宝典】

...“灸脐”为什么有这么神? 「眼針」針灸絕學後繼有人 艾灸法 艾灸疗法简单操作 陈松伶玉井传奇针灸 丹麦针灸发展 冬病冬防中医针灸法 发生针灸神经损伤的原因 蜂灸受青睐 感冒针灸疗法 古代的针砭 火针术 經絡的名相 可用针灸改变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enjiuzhishi-788-1.html

针灸的“反攻”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此次评估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具有世界级影响。 2004年,美国医学杂志内科学纪事刊登了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历时4年、花费200多万美元的针灸临床研究结果。美国国家互补与替代医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斯蒂芬斯罗博士认为,这是有史以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81.html

共找到469,44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