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诊寸口而数其至,则脏腑之衰旺可知也。)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代者,止而复来也。盖脏有所损,则气有所亏,故不能营运也。若五十动而无止者,则终无止矣。五脏之气皆足,和平之脉也。)四十动而一代者,一脏无气。(《难经》曰∶‘吸者随阴入...
...冯磊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石瑞舫副主任医师的《侍诊日记——跟路志正教授学医》向人们展示了作者跟师学习的经历。该书对于有一定基础的中医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方法,对于没有机会跟随名师者,提供了学习的思路。 ...
...四肢微肿,咳唾脓血,或腥臭浊沫,胸中隐隐微痛者,肺疽也。又《圣惠》曰∶中府隐隐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者,肺疮也。中府者,穴也,在云门下一寸六分,乳肋间动脉应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则可救,脓成则多死。若欲知有脓者,但诊其脉,若微紧而数者,未有...
...张仲景以鼻为望色的主体,这是对《内经》学说之开拓。因鼻为面王,属土,所谓五脏之中气所聚也。故五脏之色,皆能望鼻而知之。 余诊治庞女,17岁。初诊由其母陪同来诊,攒眉不语。其母代诉,每月总有几天日夜不宁。诊之,瘦削,脉弦细,两目周围明显青色牵连...
...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因小儿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关尺,且易哭闹,不合作。 4、举按寻: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手法。 滑伯仁《诊家枢要》说:“持脉之要有三:曰举、按、寻。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
...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以此推之,经衣冠文物指人身上中下动脉各有所候,以诊诸脏之气,非独以寸口为言也。如仲景脉法,上取寸口,下取趺阳,正是此意。《难经》所云∶“三部者寸关尺,九候者浮中沉...
...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今察脉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于诊法甚详.于脉法甚约.自叔和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脉之法.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诊道愈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也.夫脉为胃气之本源.其阴阳精要.即相为对待...
...其肾气之有无。盖水为天一之元,资始之本也。故经曰∶“太溪绝,死不治。”太冲者,肝脉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经曰∶“诊病患太冲脉有无,可以决死生。”(《难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儿科自古最为难,毫厘之差千里愆,气血末充难据脉,神识未发不知言,惟凭面色识因病,再向三关诊热寒。听声审病兼切脉,表里虚实随证参。[注]儿科一道,自古为难,盖以小儿形质柔脆,易虚易实,调治少乖,则毫厘之失遂致千里之谬,气血末充者,气血尚未...
...,今日古时皆有,并且顾具实用价值。 4、布指《难经》日:“尺寸终始,一寸九分。”独取寸口诊脉法,就是在这一寸九分之上进行的。然而,患者有高矮之别,尺肤有长短之异,医者诊脉布指时,三指之间应有疏有密不可面定不变。所以《三指禅》日:“诊者三指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