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第九十行状二_古典文学_【文学360】

...司马温公行状苏轼 曾祖政,赠太子太保。 曾祖母薛氏,赠温国太夫人。 祖炫,试秘书省校书郎,知耀州富平县事,赠太子太傅。 祖母皇甫氏,赠温国太夫人。 父池,尚书吏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赠太师,追封温国公。 母聂氏,赠温国太夫人。 公讳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801.html

苏轼第三十八记十九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来海南,求文以记之,因以梦中语为记。 绍圣六年三月十五日,蜀人苏轼书。 遗爱亭记代巢元修苏轼 何武所至,无赫赫名,去而人思之,此之谓遗爱。 夫君子循理而动,理穷而止,应物而作,物去而复,夫何赫赫名之有哉!东海徐君猷,以朝散郎为黄州,...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49.html

苏轼补遗·祭文七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苏轼补遗·祭文七 祭刘原父文苏轼 呜呼。 古称益友,多闻谅直。 有一而已,罔全其德。 惟公兼之,霈然有余。 惟其至明,以有众无。 譬如监然,物至而受。 罔有不照,斯以为富。 先民之言,久远绝微。 继以百家,其多如茨。 众人劬劳...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835.html

苏轼第五十一奏议四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议学校贡举状苏轼 熙宁四年正月日,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苏轼状奏:准敕讲求学校贡举利害,令臣等各具议状闻奏者。 右臣伏以得人之道,在于知人,知人之法,在于责实。 使君相有知人之才,朝廷有责实之政,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而况于学校贡举乎?...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62.html

苏轼第六十六奏议九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熙宁十年苏轼 臣闻好兵犹好色也。 伤生之事非一,而好色者必死。 贼民之事非一,而好兵者必亡。 此理之必然者也。 夫惟圣人之兵,皆出于不得已,故其胜也,享安全之福。 其不胜也,必无意外之患。 后世用兵,皆得已而不已,...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77.html

苏轼是在怎么死的?死因_文学家_【文学360】

...苏轼是在怎么死的? 元符三年1101年七月十八日,苏轼在临终前,对守在床边的三个儿子说:“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亦云:“未终旬日,独以诸子侍侧,曰:‘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他告诉...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647.html

苏轼第四十六策略五_古典文学_【文学360】

...策略一苏轼 臣闻天下治乱,皆有常势。 是以天下虽乱,而圣人以为无难者,其应之有术也。 水旱盗贼,人民流离,是安之而已也。 乱臣割据,四分五裂,是伐之而已也。 权臣专制,擅作威福,是诛之而已也。 四夷交侵,边鄙不宁,是攘之而已也。 凡此...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57.html

苏轼第四十七策别十七_古典文学_【文学360】

...策别一苏轼 臣闻为治有先后,有本末,向之所论者,当今之所宜先,而为治之大凡也。 若夫事之利害,计之得失,臣请得列而言之。 盖其总四,其别十七。 一曰课百官,二曰安万民,三曰厚货财,四曰训兵旅。 课百官者,其别有六。 一曰厉法禁。 昔者...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758.html

十八别录之八_开元释教录

...佛名经十六本经虽真以有伪杂编之于此或十二 右一经时俗号为马头罗刹佛名。似是近代所。乃取留支所译十二者错综而成。于中取诸经名目。取后辟支佛名及菩萨名诸经阿罗汉名。以为三宝次第。 总有三十二件。礼三宝后皆有忏悔。忏悔之下仍引马头罗刹伪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294.html

苏轼补遗·启八首_古典文学_【文学360】

...苏轼补遗·启八首 启八首·谢诸秀才启苏轼 鹿鸣食野,方主礼之粗陈;骊驹在门,叹宾欢之莫尽。 遽辱移书之重,益惭为具之疏。 即遂远言,徒增铭佩。 启八首·贺欧阳枢密启代大中公作苏轼 伏审拜恩王庭,署事兵府。 非徒儒者之盛节...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833.html

共找到592,7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