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德经·四十七评析

...陈鼓应先生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9.html

六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者,万物之奥。 谦之案罗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后汉书冯衍传注引亦有“也”字。“奥”字,“○,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声韵卷出“奥”、“懊”、“墺”、“隩”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奥”字下无,疑古本“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8.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六评析

...张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读一书中写道“本章前句表示了反战思想。老子反对的当然是春秋列国各贵族领主集团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和掠夺战争。尽管有人指出,这些战争,从其主流,也有一定的进步趋势;但是对人民说来,特别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评析

...是普遍存在的,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的。例如任继愈“动与静的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的,起决定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的关系,但把矛盾的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8.html

老子·道经·评析

...在上一里,老子提出了“无为”的概念,认为要顺应自然规律,做到“无为”。本章里,老子进一步阐述了的社会政治思想。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0.html

五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 罗振玉曰两“不”字,敦煌本并作“非”。 谦之案作“不”是也。“早已”当作“早亡”,三十。遂州本、顾本“不”作“非”,严本上句作“非”,下句作“不”。楼正、磻溪、彭、傅、范、赵并同此石。王羲之“谓之”作“是谓”,河上“物壮则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1.html

五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怒也。”易象传“君子以惩忿窒欲。”楚辞怀沙“惩改忿兮”,注“恨也。”“改忿”亦即“解其忿”,二均通。 易顺鼎曰按此六句皆已见前,疑为复出。“挫其锐”句,与上篇章同,乃上篇无注,而此皆有注,疑此注亦上篇章之注也。文选魏都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2.html

道德经(老子在线阅读

...气致柔”、“涤除玄觉”,抱一处和等修养之道,更为道教守一、心齐、坐忘、服气、内丹等多种炼养术之所本。而“长生”“死而不亡者专”等说法,道教引为学长生之宗源。“归根”“复命”之说,内丹则发挥为内炼成真、与道合一之哲学依据。 道德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141.html

三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无贵左之证,至汉犹然。及其后官贵左者,自五胡猾夏始也。胡则贵左,其俗云(老子雕题)。 谦之案非也。左传桓八年“楚人尚左”,与老子“君子居则贵左”、“吉事尚左”之俗相合。又遂州本作“贵佐”,乃“左”字之误。又傅、范本“君子”上有“是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7.html

老子十一_道家_【文学360】

...的窍妙。因此“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了解此理,才是真能懂得“利用安身”的大法则。后来到了五代,道家的神仙才于谭峭,发挥了道家学术思想的物化思想,与老庄的学说合流,写了一本名著化书。其中有关物理之际,有无之间的妙用,阐发得隽水...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32.html

共找到717,297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