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解读

...性质界定或划分。因此,“道”具有不同于众描述方式和认识角度。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心理学大师弗洛依德在论及人与文明关系时,也使用了如此“粗俗”描述方法。把人类住房分析成是母亲替代物,“子宫是一个住房,人类十有八九还留恋...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7.html

十三_老子道德经校释

...寇才质诸本并如景福,亦作二句。陈云“河上本作‘宠为上,辱为下’,于经义完全,理无迂阔。知古河上本原不阙上句。”按“宠辱”,谓宠辱之见也;“为上”“为下”,犹六十一“以其为下”,“大者宜为下”,诸言为下之见也。盖谓以为上为宠,以为下为...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9.html

第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今王本属十二,此本无“故”字,二句属下之首。“重为轻根,为躁君”,今王本为二十七,此本属上章之末。陆德明老子音义已为后人改变其分章,惜不得与此一本证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俞正燮曰老子...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17.html

老子第二十二狐狸、豹皮吸引力_道家_【文学360】

...祸害降临! 这时,曾经跟流亡多年一位功臣,名叫荣枝大夫,听了晋文公感叹,就接着“地广而不平,财聚而不散,独非狐豹之罪乎?”这几句话是很妙双关语,“一个国家拥有广大土地(春秋时候,人口很少,没有开发地方很多),君主...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9.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六评析

...是能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是一种唯心史观,至于‘寡欲’、‘知足’提出,对当时封建贵族领主集团无厌欲求,无异于是一个强烈抗议。”(老子校读270~271页) 胡寄窗先生“寡欲...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老子·德经·四十三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次要方面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老子在线阅读

...德经、下篇道经,不分,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38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哲学著作。 道经 第一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第二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译文及注释解读评析 译文及注释解读...

http://wenxue360.com/guji/laozi.html

四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四句。马叙伦毛诗正韵后序引此章曰身、亲、货、多、亡、病、爱、费、藏、亡、足、辱、止、殆、久,皆句中韵也。 右景龙碑本四十字,敦煌本同,河上本三十七字,王、傅、范本三十九字。河上本题“立戒四十四”,王本题“四十四”,范本题“名与身孰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0.html

七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处下,枝叶柔弱处上也。 「音韵」此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邓廷桢同。奚侗灭、折韵。陈柱增徒、徒韵。又高本汉胜、兵韵,下、上韵。谦之案胜、兵、下、上皆非韵,高说误。武内义雄曰“兵强则灭,本强则折”,列子黄帝篇引老聃语。老子七十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2.html

老子·德经·七十四评析

...人民凶恶形象,故意老子是不主张杀人,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7.html

共找到1,104,72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