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经·第四评析

...不会枯竭。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2.html

第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应作“不”之证。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谦之案天下将自正”,各本有“将”字,遂州本无。“正”,诸王本与宋刊河上本作“定”,王羲之本、傅、范本、高翿本及诸石本皆作“正”。“正”、“定”义通,定从正声,形亦近同。劳健引文古文“正”作○,夏...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老子·德经·第五十九评析

...首先谈“治人事天,莫若啬”。上面提到,“啬”可以解释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原则,同时也可以解释为节俭的美德。老子提出“啬”这个观念,这在春秋末年的思想界是很独特的。老子把“俭”当作“三宝”之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51.html

第三十一_老子道德经校释

...罗运贤曰按“泣”当为“莅”之讹。文无“莅”字,盖即“○”(本书三十二章及周官、左传、庄子并有“莅”字,文盖遗而未收,“莅”“○”古同。淮南俶真训注引老子“以道莅天下”,“莅”正作“○”)。“○,临也。”“莅之”与下句“处之”一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47.html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评析

...兵要义述,“五千之言”的老子“未尝有一不属意于兵也”。此论断有些不切实际。从本章内容看,老子是反战的。认为,如果是被迫卷入战争,就应该采取完全的守势,这是把谦退忍让、无为静柔的哲学思想,通过军事再次表述出来,而老子并不是兵家...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2.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七评析

...陈鼓应先生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依循着某种规律运行着,掌握着这种规律(或原则),当可洞察事物的真情实况。认为心灵的深处是透明的,好像一面镜子,这种本明的智慧,上面蒙着一层如灰尘般的情欲(情欲活动受到外界的诱发就会趋于频繁)。老子...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9.html

老子第四郭子仪与鱼朝恩_道家_【文学360】

...掀起一场大风暴,代宗也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我在外面带兵打仗,士兵们破坏别人的坟墓,也无法完全照顾得到,现在我父亲的坟墓被人挖了,这是报应,不必怪人。 鱼朝思便来邀请同游章敬寺,表示尊敬和友好。这个时候的宰相是元载,也...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12.html

第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太上,下知有之; 谦之案礼记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郑注“太上,帝皇之世,其民施而不惟报。”老子所云,正指太古至治之极,以道在宥天下,而未尝治之,民相忘于无为,不知有其上也。“下知有之”,纪昀曰“‘下’,永乐大典作‘不’,...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3.html

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译文及注释

...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老子·六十七“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论语·述而“奢则不孙,俭则固...

http://wenxue360.com/guji-fanyi/1042.html

第十_老子道德经校释

...老子书中多存楚方音。顾炎武唐韵正卷二五支“离”,古音罗,引老子此章及第二十八。又庄子马蹄篇“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在宥篇“若彼知之,乃是离之。”始以“离”“为”二字与“知”为韵。江永古韵标准平声第二部论之曰“如‘离’字,少司命篇曰...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6.html

共找到700,3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