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引同敦本。严遵本二“于”字并无。 又大田晴轩曰“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王西庄后案以为用此章之语。”又案景龙、罗卷、柰卷“乱”均作“○”,俗字。案字鉴四“乱,文从乙从○。俗作○。”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层之台,起于累土...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80.html

老子·德经·四十六评析

...是能知足,满足于现状,不贪求什么,就不会发生战争。‘知足之足,恒足矣’。这是一种唯心史观,至于‘寡欲’、‘知足’提出,对当时封建贵族领主集团无厌欲求,无异于是一个强烈抗议。”(老子校读270~271页) 胡寄窗先生“寡欲...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三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傅、范本、遂州本、邢玄、庆阳、磻溪、楼正均作“泰”,诸河、王本作“太”,道藏王本作“大”,“泰”、“太”古通。依旧安,静也。释名释言语“安,晏也。”晏晏然和乐无动惧也。平者安之至,泰者平之至,“安平太”为并列语。王引之经传...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1.html

老子·德经·四十三评析

...“贵柔”是道德经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次要方面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5.html

七十六_老子道德经校释

...处下,枝叶柔弱处上也。 「音韵」此江氏韵读无韵。姚文田、邓廷桢同。奚侗灭、折韵。陈柱增徒、徒韵。又高本汉胜、兵韵,下、上韵。谦之案胜、兵、下、上皆非韵,高说误。武内义雄曰“兵强则灭,本强则折”,列子黄帝篇引老聃语。老子七十六...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92.html

老子·德经·七十四评析

...人民凶恶形象,故意老子是不主张杀人,这是断章取义。”(老子新译)我们想法是在本章里,老子指出了人民已经被残暴统治者压迫得不堪其苦了,死都不怕了,何必还用死来恐吓他们?如果不对人民使用严刑峻法,人民各得其所,安居乐世,就会畏惧...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7.html

老子第二十二儿子,汉武帝奶妈_道家_【文学360】

...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固谓曰汝痴耳!帝今已长,岂复赖汝哺活耶!帝凄然,即敕免罪。 史记载救乳母者,为郭舍人,现在据刘向等记,说是东方朔。余姑且认为是东方朔,较有趣味。 在历史记载上汉武帝,有人是“穷兵黩武”,与秦始皇并称...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56.html

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所述关尹、老聃之道“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又阮籍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严可均曰御注、...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老子·德经·五十二评析

...限制而表现出某种不成熟性,这种不成熟性,反映到更为复杂认识论领域中来,就很容易带上一种以‘道’观物特点。这是老子在认识上失足落水一个重要原因。”(老子校读301页)我们基本上同意这种观点,但又认为老子确是强调抽象思维,对抽象...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4.html

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尚由由而进之”,注“犹豫也。”老子十五“犹兮若畏四邻”,与此“由其贵言”之“由”字谊同,并有思悠悠貌。故作“悠”字,义亦通。 成功事遂,百姓谓我自然。 严可均曰“成功”,各本作“功成”。 谦之案景福本、法京敦甲本作“成功遂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3.html

共找到1,105,0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