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_【鲁迅全集】

...托尔斯泰主义的化身吉诃德老爷,却决不怀着恶意的。作者以可怜的人道主义的侠客堂·吉诃德为革命的魔障,然而并不想杀了他来祭革命的军旗。我们在这里,能够看见卢那卡尔斯基的很多的人性和宽大。” 第四和第五两篇,都从茂森唯士的新艺术论译出,原文收在...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04.html

新时代的预感译者附记-出自译文序跋_【鲁迅全集】

....aNUEmTFY,1867—1942) 俄国颓废派诗人,象征主义的代表者之一,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著有象牙之塔我们将和太阳一样等。 〔3〕唯美主义 十九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资产阶级文艺思潮。鼓吹“为艺术的艺术”,主张文艺...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36.html

关于关于红笑-出自_【鲁迅全集】

...。不过也许是有些旧相识之故罢,至今有谁讲到这本书,大抵总还喜欢看一看。可是看完这关于红笑,却令我大觉稀奇了,也不能不说几句话。为头绪分明,先将原文转载些在下面—— “昨天到蹇君家去,看见第二十卷第一号的小说 月报,上边有梅川君译的...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16.html

哈谟生的几句话-出自拾遗_【鲁迅全集】

...哈姆生全集 〔5〕 三闲 成仿吾在洪水第三卷第二十五期(一九二七年一月)发表的完成我们的文学革命一文中,说鲁迅“所矜持着的是闲暇,闲暇,第三个闲暇”。 〔6〕 革命底和遵命底的批评家 鲁迅在一九二八年十一月写的〈农夫〉译后...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62.html

城与年插图本小引-出自拾遗_【鲁迅全集】

...俟将来。” 但到第二年,捷克京城的德文报上绍介引玉的时候,他的名姓上面,已经加着“亡故”二字了。 我颇出于意外,又很觉得悲哀。自然,和我们的文艺有一段因缘的人的不幸,我们悲哀的。 今年二月,上海开“苏联版画展览会”〔2〕,里面不见...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85.html

静静的顿河后记-出自拾遗_【鲁迅全集】

...静静的顿河后记〔1〕 本书的作者〔2〕是新近有名的作家,一九二七年珂刚(P.S.Kogan)〔3〕教授所作的伟大的十年的文学中,还未见他的姓名,我们也得不到他的自传。卷首的事略,是从德国辑译的新俄新小说家三十人(Dreis...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669.html

为了忘却的记念原文-出自南腔北调_【鲁迅全集】

...印象记,中间说: “他做了好些诗,又译过匈牙利和诗人彼得斐〔5〕的几首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和他会面,但他却是不愿见名人的人,结果是鲁迅自己跑来找他,竭力鼓励他作文学的工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子间里写,又去跑...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287.html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者后记-出自译文序跋_【鲁迅全集】

...却也并无什么代表那时的名作,看过美国人做的文学概论之类的学者或批评家或大学生,我想是一定不准它称为“短篇小说”的,我在这里也小心一点,根据了“Groteske”这一个字,将它翻作了“奇闻”。 译者后记第一篇绍介的是一穷一富,一厚道一狡猾...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026.html

由聋而哑原文-出自准风月谈_【鲁迅全集】

...1927) 丹麦文学批评家 他的主要著作十九世纪文学的主潮,共六卷,出版于一八七二年至一八九○年。 〔3〕 一九二一年二月郭沫若在民铎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致李石岑函,其中有这样的话:“我觉得国内人士只注重媒婆,而不注重处子;只注重...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378.html

学界的三魂原文-出自华盖_【鲁迅全集】

...字样。有一回的闲话现代评论五十)道:‘我们中国的批评家实在太宏博了。他们……在地上找寻窃贼,以致整大本的剽窃,他们倒往往视而不见。举个例吗?还是不说吧,我实在不敢再开罪“思想界的权威”。’按照他这回的慷慨激昂例,如果免于‘卑劣...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17.html

共找到897,08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