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_【中医宝典】

...中医学史上温病学派的创始人,其声望地位,并不在“金元四大家”之下,也是名贯大江南北的人物。其著作温热论,是学习温病学说的必读书。其后,温病学派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医家和论著,但是都未离开他所创建的理论体系。叶天士还留下了不少的医案记录,他十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620.html

华佗传看汉代权量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三国志·华佗传有两则医案引起读者疑问,其一为“广陵太守陈登得病”,经佗诊治,“吐出三升许虫”,其中寄生虫何来“三升许”?其二为“又有一郡守病”,佗用情治法使其“吐黑血数升而愈”,患者不会因失血过多休克,反而...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288.html

重刊续名医类案序_续名医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评骘于下,辨证亦颇允洽,故得与薛氏医案石山医案,同为国朝子部所收。乾隆中,浙人魏玉横以医名,病其未备也,广为续名医类案六十卷。江书所漏,补载不少,而明以来为尤悉。虽采摭繁富,不免芜杂。而援据既多,变证咸备,堪资考核。条下附注,...

http://qihuangzhishu.com/345/4.htm

温热经纬温病条辨的读法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判断其所引经文之合否。王孟英潜斋医书五种,内有先生养阴清热医案。用药轻灵经验宏畣,吾人就其病状,据其药性,归纳于圆运动之中,自能得到灵妙之境,而可救学经方偏于温补之弊。温病条辨一书,为学治温病人人必读之本。其指驳吴又可用达原饮三消饮...

http://qihuangzhishu.com/1101/118.htm

吴鞠通医案——脾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庆室女 十六岁 不食十余日,诸医不效,面赤脉洪。与五汁饮降胃阴法,兼服牛乳,三日而大食矣。 甘蔗汁 梨汁 芦根汁 荸荠(乌芋)汁 藕汁 各等份拌匀。 按:本草纲目记载:甘蔗[性味]甘,平,涩,无毒。[主治]止呕哕反胃,宽胸膈。 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79.html

辩证看待柴胡劫肝阴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柴胡劫肝阴”之说首见于明代张鹤腾伤暑全书的序言中,清初名医林北海在重刊张鹤腾治暑全书时,将此说讲给他的学生周扬俊,周扬俊又在其温热暑疫全书中提到此说,这对后来的医家叶天士、吴鞠通等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57.html

古今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古今医案(公元 1778 年)清.俞震(东扶)着。十卷。选择历代医案加以按语,发挥医案的义理较为深入。 作者:俞震篡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78年 自叙 凡例 卷一 中风 类中 伤风 中寒 伤寒 劳复、食复、女劳复、阴阳易 卷二 ...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anan/index.html

论用药以胜病为主不拘分量之多少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毡帷,服至三次体蒸流汗,遂呼进粥,病若失矣。 清道光间,归安江涵暾着笔花医镜,内载治一时疫发斑案,共享生石膏十四斤,其斑始透。吴鞠通治何姓叟,手足拘挛,误服桂附人参熟地等补阳,以致面赤,脉洪数,小便闭,身重不能转侧,手不能上至鬓,足蜷曲...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57.html

论叶派治温热之误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惯伎。临证指南及顾氏所述之温热论,同符合辙,所见一误,而其祸蔓延遍于全国,流毒至今,作俑二字,断不容为此老讳。彼吴子音之伪撰三家医案医效秘传温热赘言,及吴鞠通条辨,则皆奉行此催命灵符,而充作钩魂之大使者也。近贤...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0.htm

胁痛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降,失其疏泄之职,故不大便,小溲仅通而短赤特甚。医者又不识,误以为肠胃之病,而以大黄通之,麻仁润之,致令不食不饥,不便不寐,六脉洪大无伦,身热,且坐不得卧,时时欲呕,烦躁欲怒,是两犯逆也。金匮论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不待智者而知其难愈...

http://qihuangzhishu.com/659/17.htm

共找到467,3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