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伤寒论》中的运用.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4(4):196. [10]李爱敏,等.对现代六经辨证中运用中药配伍用量的数理统计分析.中医研究,1995,8(5):9.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032) 英洪友 何新慧 ...
...『伤寒论』后汉张机所着,发明『内经』奥旨者也。并不引古经一语,皆出心裁,理无不该,法无不备。盖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启万世之法程,诚医门之圣书。但世远残阙,多编次传写之误。今博集诸家注释,采其精粹,正其错□,删其驳杂,补其阙漏,...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论,非一章一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赵开美是明代著名文献学家。明清学者对他保藏、流传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贡献有高度评价。最为学者赞誉的是他保藏整理的《古今杂剧》和翻刻《宋版伤寒论序》在己亥二十七年,与四十四年丙辰其间相去十八年,则盖是前云开美,后改...
...肉桂、桂枝)等辛热回阳、温阳、通阳药物,特别是擅长大剂量而灵活应用附子,并将其功效发挥到极致而屡起沉疴大症。 张仲景《伤寒论》的精髓除了保胃气,存津液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处处以顾护阳气为要,六经方证不少是虚寒证,不少应用附子、桂枝、干姜等...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着得此书。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并批评...
...伤寒著作。八卷。清·沈明宗撰于1693年。沈氏深研仲景之学,历20余年着得此书。于《伤寒论》注家中,比较推崇方有执、喻嘉言,认为《伤寒论》中所谈六气外感,主要是“风伤卫、寒伤营”,“而括燥湿于寒伤营,春夏温热该于风伤卫”(见自序)。并批评...
...顾秀野、沈归愚、李客山诸君,相与结城南之社,其诗采入《国朝别裁集》,为时所诵集者已久。于星门陈子处借校,讹正补缺,名之曰《金匮翼》,窃仿《伤寒附翼》之义。夫科举之学,揣摩家犹曰中式,况于病乎。则是书为《金匮》羽翼,而先生为仲圣功臣矣。是为序...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笔者有个习惯,每当年末岁尾时,都要将《伤寒论·序》认认真真地重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为的是在新的一年里更加激励自己深入地学习好、掌握好《伤寒论》经典方剂,更好地做临床,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而每读一遍《...
...伤寒著作。余元言撰于1939年。作者对《伤寒论》的条文,编次上有所变更;原文诠释,除选取前人有关学说外,颇多个人见解。余氏认为张仲景只是沿用《素问》六经之名,而不袭其实;书中删去烧裈散方,认为此方“不可恃”。由于作者受中西汇通观点的影响,...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