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词典拼音B:第八篇_中医词典a~b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素有宿疾又新感邪所致。有寒里热证、热里寒证、虚里实证、表实里虚证之分。亦指表里出现同一性质病证,如表里俱寒证、表里俱热证、表里俱虚证、表里俱实证等。详见上述各条。气不固病证名。即卫气不固。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0/166-2-8.html

三焦辩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三焦辨证,是外感温热病辨证纲领之一,为清代医家吴鞠通所倡导。它是根据内经关于三焦所属部位概念,大体将人体躯干所隶属脏器,划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从咽喉至胸隔属上焦;脘腹属中焦;下腹二阴属下焦,并在伤寒论六经分证和叶天士卫气...

http://qihuangzhishu.com/92/80.htm

中医六经辨证_中医辩证六经辩证_【中医宝典】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纲领,东汉张仲景创立,用于对外感伤寒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类归纳一种辨证方法。 六经是指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条经脉而言。张仲景在内经基础上,总结前人经验,依据机体抗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2.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_中医基础理论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赵献可、张景岳、李中梓等大抵俱重视脾肾,善于温补。温病学派出现,标志着中医学术发展又取得了突出成就。吴又可创立了传染病病因学“戾气学说”新概念,提出了治疗传染病较完整学术见解,著成温疫论,为温病学说形成奠定了基础。叶天士...

http://qihuangzhishu.com/44/2.htm

09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中医诊断学考试大纲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胸闷、心悸要点临床意义 细目五:问耳目 要点: 1.耳鸣、耳聋概念临床意义 2.目眩概念临床意义 3.目昏、雀目的概念临床意义 细目六:问睡眠 要点: 1.失眠概念临床意义 2.嗜睡概念医学教.育网整理临床意义 细目...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10.html

实证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实证是指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对抗反应激烈;或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 【实证】 是指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对抗反应激烈;或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这些多属实证。所谓“邪气盛则实”。...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8009.html

气_中医知识_【中医宝典】

...不断自我更新。 应用气一元论,从形气关系来判断疾病轻重顺逆和预后,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内容。形以寓气,气以充形,“形气相得,谓之可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素问·玉机真脏论)。若“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http://zhongyibaodian.com/zhishi/b34997.html

纹滞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诊断学术语。指小儿食指络脉郁滞,推之不畅。主病邪稽留,阻遏营卫运行,多因痰湿、食滞、邪热郁结所致。属实证。参见诊指纹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22.htm

邪非“皆从正来”——与曹东义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不食’;左传·隐公十一年说:‘政以治民,刑以正邪’,说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笔者认为,正与邪在中医学中是一个特定概念,“正”主要指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谐平衡维护机制,相对而言,“邪”就是导致失和或失衡破坏因素。而论语所言“名不正...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02.html

关于中医古籍文献与临床医学交融_【中医宝典】

...关键词:古医籍 临床中医学 交融 摘要:本文重点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与现代中医临床交融问题。从交融含义、交融六个方面现状和对中医临床文献学概念认识等方面进行了阐发。 话题缘由 这个话题是余瀛鳌先生在上海文献会上发言,提出编写...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65.html

共找到1,169,9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6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