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物的3'-OH末端,使引物延伸,合成出新的互补DNA链。如果加入一种特殊核苷酸,双 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因为它与普通dNTP不同,在脱氧核糖的3’位置缺少一个羟基,故不能同后续的dNTP形成磷酸二酯键。例如,存在ddCTP、...
...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在使用中的限制,促使非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的研制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已代替放射性标记,推动分子杂交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形成两大类非放射标记核酸技术,即酶促反应标记法和化学修饰标记法。酶促反应标记探针是用缺口平移法,随机...
...苯丙酮尿症、亨迋顿病、Alzheimer病、线粒体肌病和脑肌病、遗传性共济失调、神经肌肉病、神经纤维瘤病、癫痫、X连锁智力低下及肝豆状核变性等,其检查方法常用分子杂交、RFLP及PCR等技术...
...近20年来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重组DNA操作技术包括的范围不断扩大,DNA克隆的方法亦多种多样,特别是PCR技术的应用,以及RFLP、SSCP等技术的开展,使得DNA克隆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DNA克隆技术在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病因...
...不多的与基因序列互补的DNA片段,称为寡核苷酸探针。2.探针的制备 进行分子突变需要大量的探针拷贝,后者一般是通过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获得的。克隆是指用无性繁殖方法获得同一个体、细胞或分子的大量复制品。当制备基因组...
...互补的DNA单链,称为互补DNA(cDNA),单链cDNA与模板RNA形成RNA-DNA杂交体。随后在逆转录酶的RNase H活性作用下,将RNA链水解成小片段。cDNA单链的3’末端回折形成一个小引物末端,逆转录酶又以第一条cDNA链为...
...PCR是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新方法,主要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适温延伸三个步骤反复的热循环构成:即在高温(95℃)下,待扩增的靶DNA双链受热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模板;而后在低温(37~55℃)情况下,两条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
...DNA分子是由2条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构成的右手双螺旋结构(B型DNA)。多种芏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健的走向决定,一条从5’→3’,另一条从3’→5’,两条链呈反向平行排列(antiparallel),彼此由氢键相连,G 与...
...序列作为特异DNA探针检测淋球菌。Torres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检测淋球菌,所用探针为隐蔽质粒。用该探针对134株淋球菌和131株相关菌株的检测,有124株淋球菌杂交反应阳性,占93%,还可与个别其它的奈瑟菌出现交叉反应,对测定探针的敏感性...
...tissue. J Clin Path, 1991;44:990~90411.蒋三亮张思仲.用地高辛配基标记DNA探针检测人类基因单拷贝序列.遗传与疾病,1991;8(17):4~612. 吴玉涛方勤.核酸分子探针制备技术新进展.国外医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