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中医宝典】

...丹是因感受毒疫疠之邪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春两季为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尤以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丹系时行疫病,属温病范围。病因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303.html

风疹与幼儿急_传染病_【中医宝典】

...婴儿常见的呼吸道-风疹与幼儿急 风疹 1、 病因 风疹又称风,是由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病毒通过病儿的口、鼻、眼部的分泌物,在空气中进行传播。以6个月-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最多,在春冬两季多见。一次感染发病,大多数终身免疫。 2、 ...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18.html

_临证指南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袁 温邪痰嗽。气喘肚膨。四日不解。防发痧。(温邪)连翘 山栀 牛蒡 杏仁 石膏汪 将退。热未去。肺气不清。咳逆无痰。(热邪留肺)前胡 桑皮 杏仁 橘红 桔梗 木通 苏子 象贝王 隐太早。咳喘发热。宜开肺气。薄荷 杏仁 象贝 连翘 桑皮...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zhengzhinanyian/602-13-2.html

女科辑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实用。清·张久照赞曰:“为妇女所必需,无方不妙,无药不灵,诚女子之金丹,医宗之宝鉴也。”现存多种清刻本。②清·沈尧封撰。二卷。又名沈氏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2/501.htm

女科辑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实用。清·张久照赞曰:“为妇女所必需,无方不妙,无药不灵,诚女子之金丹,医宗之宝鉴也。”现存多种清刻本。②清·沈尧封撰。二卷。又名沈氏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2/59.htm

女科辑要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实用。清·张久照赞曰:“为妇女所必需,无方不妙,无药不灵,诚女子之金丹,医宗之宝鉴也。”现存多种清刻本。②清·沈尧封撰。二卷。又名沈氏女科辑要。约成于1764年。原书文字无多。后经徐正杰校订补注,王孟英加按,方始成帙。刊于1850年。...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572.htm

金德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医家。一作宝鉴,字保三。元和(今江苏苏州)人。精研医经,留心喉科。同治年间得焦氏喉科枕秘一书,见其针药并施,症图并茂,乃为之编订,并予刊印(1868年)。又增删刊刻华岳急救霍乱方。另辑有烂喉(疒丹)辑要一卷。...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66.htm

毒内燔,清肺通腑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胃、喉属肺)溃烂如糜等实、热证候。证治概要对其病因病机作了简要的概述,如谓:“邪从口鼻入于肺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暴寒束于外,疫疠郁于内,蒸腾肺胃两经,厥少之火乘势上亢,于是发为烂喉也。”丹的治法,前人多主张“宜散” “宜清” ...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263.html

期_专治麻初编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不分昼夜,六日早时其出于两颊下细细红点,至午时两手背并腰下及浑身密密俱有红点,七日普遍掀发,其鼻中清涕不流,喷嚏亦不行,七日晚两颊颜色渐淡,此验出疹之要法。凡热六日而出一定之规也,若医者无识,用药太早耗散元气,及至出时变害多矣。或嗽而变...

http://qihuangzhishu.com/732/76.htm

气(胀)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在皮肤气分的,皮疹隐现红点,有如脉,称为“红”;若毒蕴于肌肉血分的,全身胀痛,且有黑斑,称为“乌”。若证情深重,则见发寒热,头、胸、腹或胀或痛,或神昏喉痛,或上吐下泻,或腰如束带,或指甲青黑,或手是脉木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650.html

共找到508,48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5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